[实用新型]建筑地下室防渗水后浇带立模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39991.7 | 申请日: | 1997-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86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鲁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立平 |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4G17/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寅生 |
| 地址: | 51802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地下室 渗水 后浇带立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施工中的模板支承装置,尤其是指建筑地下室防渗水后浇带立模装置。
在背景技术中,建筑物必须设置后浇带,当后浇带设置在地表以下时,后浇混凝土除须满足结构要求外,还必须解决防渗水问题,尽管设计人员制定出周密的后浇带防渗水措施,但众多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后仍程度不同地存在渗水问题,严重地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从理论上讲,水只能渗入一定宽度的缝隙,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水不能渗入0.0005mm以下的缝隙,所以只要先浇混凝土的侧立面密实光滑,表面无障碍物,采取一般后浇带防水措施,就能足以阻止地下水通过混凝土接缝渗入地下室,分析众多已竣工的地下室后浇带渗水事故,根本原因就在先浇混凝土侧立面处。施工中,先浇混凝土在后浇带处侧立面,无一采用模板支承,直接采用竖向排筋支挡,有的在排筋上绑扎了单层或双层铁丝网,这是由于后浇带的截面尺寸十分有限,一般不满足设置入孔设计人员就可以进入两层钢筋之间支模或拆模的条件,而使用常规的木板或钢板,实际上很难在后浇带处给混凝土立模。采用排筋上绑扎铁丝网,只能挡石不挡浆,而且①其侧立面表层混凝土因不敢充分振动而存在内空穴。②侧立面表层混凝土因漏浆而形成内空穴。③侧立面表面混凝土因钢筋与铁丝网的阻隔而凹凸不平,形成无数后浇混凝土无法填充的外空穴,还会因排筋、铁丝网及一定形状的混凝土凹凸点而在后浇混凝土中形成新的空穴。由于上述这些空穴的存在,长达数十米的后浇带,只要有一处空穴连通,地下水就会上升一个高度,再有一处连通,地下水渗水又会上升一个高度,事实上,在每一个水平面处,空穴的连通点远非一处,更何况每一根排筋,其表面锈蚀在所难免,对渗水而言,就是一个渗水竖道,在这种条件下,地下水通过新旧混凝土的接缝及接缝两侧混凝土中的空穴,渗入到地下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研制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水后浇带立模装置,实现先浇混凝土的侧模可靠,侧立面密实光滑,消除新旧混凝土接缝及接缝两侧混凝表面的空穴,达到可靠的防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包括支模钢筋、压板14、压杆15,其特殊之处是,平面布模8下端装配拉直砂粒袋13,上端装配拉直插杆2,底部上下层筋10和9垂直固定,平面布模8下端两侧分别固定内外挡筋12和11,压板14用压杆15压紧内挡筋12,上部上下层筋5和6相互垂直固定,在上部下层筋6上用顶封方木4和拉杆3连接拉直插杆2,平面布模8上可装配置胶槽布模组件和顶留注胶洞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
在置胶槽布模组件中,平面布模8上固定成模布16,在成模布16与平面布模8之间装入砂袋17。
在预留注胶洞组件中,平面布模8上固定成模布16,在成模布16与平面布模8之间装入砂粒18。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整体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置胶槽布模示意图。
图3是预留注胶洞布模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向视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先浇混凝土,2-插杆,3-拉杆,4-顶封方木,5-上部上层筋,6-上部下层筋,7-后浇混凝土,8-平面布模,9-底部下层筋,10-底部上层筋,11-外挡筋,12-内挡筋,13-砂粒袋,14-压板,15-压杆,16-成模布,17-砂袋,18-砂粒、塑料颗粒,19-穿布预埋铁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立平,未经鲁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9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播种机种量调节器
- 下一篇:一种发箍式不良读写姿势纠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