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球型低电流自体发光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227642.4 | 申请日: | 1997-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03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倪国烟;张嘉甫;黄进茂;林吴明;陈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13/22 | 分类号: | G09F13/22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福敏,曹济洪 |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市科学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球 电流 发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圆球型发光装置,其是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光源。
目前一般的发光二极管之封装方式主要有半圆球型(roundtype)、塔型(tower type)、长方型(rectangular type)、圆柱型(cylinder type)等。这些利用传统封装方式制作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用作指示灯,例如使用于电话、电脑、传真机等的显示面板上,或是使用于娱乐或装饰的用途。
然而,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一种现有的半圆球型封装之发光二极管装置10,此种封装方式由于其具有类似透镜的效果,发光二极管10所发出的光线主要是被聚集至顶部12,因此,此种传统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亮区亮度主要便会聚集在装置的顶部区域,而会造成从发光二极管装置顶部正视时其亮度较强,而越向侧面观看时,亮度衰减地越快,请参阅图5,其示出了利用现有封装方式之圆柱型发光二极管的远场图案(far field pattern),由图中可看出其光强度的分布主要是在±5°之间。也就是说,传统发光二极管的视角极小,侧面亮度微弱,所以其主要是适合于正面显示的功用。
至于用作观赏或装饰的灯具,在先前技术中,向来是以钨丝灯泡作为光源,这主要是因为钨丝灯泡具有广视角的特性,其发出的光线是较具有等向性及较为均匀的,故而其能提供较佳的装饰效果。然而,利用钨丝灯泡作为光源,却也具有寿命较短、容易故障,较为耗电等缺点。其中,钨丝灯泡的工作电流一般均大于50毫安。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使用钨丝灯泡的缺点,同时又能提供作为装饰与照明的用途,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圆球型低电流自体发光装置,其主要是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光源,然而又可克服现有发光二极管装置视角小的问题,而可以提供广视角但低电流的光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在于对发光二极管进行封装时,使其大致上形成为圆球型,藉以使得发光二极管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由圆球型的封装方式,而朝向各个方向射出,达到广视角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之封装方式提供了一种兼具钨丝灯泡优点,而无两者缺点的发光源,亦即使用寿命长、消耗电流低,且发光之视角大等。
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方式、架构及特征,现配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如下,其中:
图1为表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之封装架构的图。
图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之圆球型低电流自体发光装置之一实施例的图。
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之圆球型低电流自体发光装置之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之圆球型低电流自体发光装置之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5为表示利用现有封装方式之圆柱型发光二极管的远场图案的图。
图6为表示本实用新型之圆球型低电流自体发光装置之远场图案的图。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之圆球型低电流自体发光装置20包括:一自体发光元件22,用以在有低电流通过时,可产生光线:一对导电支架24a及24b,用以设置前述自体发光元件22,同时并可提供电流,使流经前述自体发光元件22;一圆球型封装装置26,用以封装前述自体发光元件22,藉以保护该自体发光元件22,并使该自体发光元件22产生的光线可向各方向发射。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自体发光元件22主要指的是发光二极管,然而实际上本实用新型之圆球型封装方式可适用于任何低电流的自体发光元件,特别是半导体发光元件。
制作前述圆球型封装装置26的材料之主要要求为必须具有高透明及透光性。再者,则是需满足制程上容易制作、成本低等条件。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是使用环氧树脂(epoxy)作为制作圆球型封装装置的材料,另外如丙烯酸(acrylic)、聚苯乙烯(po1ystyrene)或聚乙烯(poly-ethylene)等亦均是可用以制作圆球型封装装置的材料。
在图2所示之架构中,自体发光元件22的位置必须位于圆球型封装装置26的圆周附近,藉以使自体发光元件22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圆球型封装装置26经各种折射与反射效应作用,而可从圆球型封装装置26朝各个方向发射。
请参阅图6,其表示本实用新型之圆球型低电流自体发光装置之远场图案的图。由图中可看出即使在±35°的视角,发光强度仍旧可以达到最大亮度的一半,在±80°的视角,也有大约最高亮度之30%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视角远大于现有的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7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岗电子信号语言指挥器
- 下一篇:小麦碾剥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