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高扭力棘轮扳手D头无效
| 申请号: | 97220843.7 | 申请日: | 199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920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晓燕 |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棘轮 扳手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棘轮扳手,特别是一种具有抗高扭力结构的D头棘轮扳手。
传统的棘轮扳手,由于其D头结构的限制,特别是嵌制块的结构的局限,使定位销处于嵌制块的限制棘齿与扳手头转动孔的棘齿接触处处于同一侧,扳手吃劲时没能发挥助力抗扭的作用。相应该扳手的抗扭力能力较差,适用范围较窄或较容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高扭力的棘轮扳手D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在研究已有棘轮扳手D头结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改进方案,对扳手D头的结构进行改造,使D头的转向和定位结构设计新的形式,使棘轮扳手作用时,定位结构的定位销处于嵌制块上与扳手转动孔的棘齿接触的棘齿同一直径线的两头或分别在同一直径线的两半径线左右,这样,当D头上的工作头作扭力旋转时,不仅限动棘齿吃劲,定位销也有顶持作用,提高了棘齿的抗钮力能力。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和进步意义,结合已有的棘轮扳手的结构和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付图对比进行介绍,将有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图1是已有棘轮扳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已有棘轮扳手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付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所示,已知棘轮扳手10的头部11中心处设一园型转动孔12,孔壁上设置加工成布满棘齿13,该孔用于安置棘轮扳手的D头20;在该D头的中间部位设置一向内倾斜的梯型容置槽21,槽的上下侧面设置一同心的孔,在D头轴向中心设置一通孔22,并安装一控制杆40,设置一嵌制块30,其两侧角分别加工成棘齿31,棘齿相邻的两角间加工成一弧面槽32,该嵌制块受控于控制杆40上的定位销45和弹簧44,形成棘齿31向左或右定位。控制杆40由缺口环形扣60固定在D头20上,并设置有一旋转钮41和杆体42,槽孔43,该孔用于安装弹簧44和定位销45,上述各组件经过组装更形成图2所表示的棘轮D头组合图,从图1和图可看出,该棘轮D头的缺点:
1、其嵌制块受到定位销之局限卡制定位后,受力的棘齿和定位销同处一侧,当使用者在驱动扳转棘轮扳手时,定位销未能适当抵挡来自受力方向的作用力,更对一般较高扭力的工作,比较无法胜任,即不适应抗较高扭力的动作。
2、其嵌制块仅借由本身的园弧槽与定位销形成局限定位,在反复拨动操作后,容易导致定位销脱落及损坏,添加了使用过程中之麻烦。
而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改进,则完全解决了上述已知工具的弊病,请看图3和图4:和已知的棘轮扳手相比,它的主要改进点是在嵌制块301上,其次在D头201和拨钮601上。嵌制块301为半园形的块体,在半园一边的二个相应位置上加工二组棘齿331和341,在另一边则加工成二个相邻的园形凹弧311和321,在中间加工一长园形的凹槽351,在D头201上,中段位置的轴向偏心处加工一形状正好可安置容纳301嵌制块的槽腔231,在槽底侧加工一孔241,该孔用于放置弹簧401和定位钢珠501;在D头顶部221加工出一园槽,使之能容纳拨钮601,并在园槽壁上加工一沟槽,使之能嵌卡601上安放的带缺口的环形扣701,而601上设置成一侧具有长园形的凸柱621,一侧为一钮把631,周边有一沟槽611,并将环形卡扣卡扣在该沟槽上。它的组装过程是将嵌制安装在已把弹簧和钢珠置入241孔中的槽腔231中,再把装上卡环701的601装入D头的园形槽中,使长园柱621嵌入嵌制块中的长园槽351中,使701将601嵌固在D头中,然后将装配好的完整D头装入棘轮扳手101头部111上的转动孔121中,通过另一个卡环701使D头中段末端的沟槽及转动孔121中的沟槽嵌卡固定,而组装完成。图4是组装完成后,D头受力状态的示意图,当工作头211伸入某内六角螺钉作扳动时,搬动拨钮601,使嵌制块右侧的棘齿和扳手头上转动孔内的棘齿咬合,此时的定位钢珠则顶持在嵌制块左边的凹弧槽中,着力点几乎处于一条直径线上,所承受的扭力处于同一方向,使定位钢珠也承担了一部分扭力,这就提高了整个扳手的抗钮力强度,这种抗钮力能力的提高完全依靠D头构造的改进,实践结果表明达到了这一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晓燕,未经林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0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