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聚酰胺和聚烯烃的薄膜无效
申请号: | 97101069.2 | 申请日: | 199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59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发明(设计)人: | 帕特里克·亚历克斯;丹尼斯·梅洛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尔夫阿托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巫肖南 |
地址: | 法国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聚酰胺 烯烃 薄膜 | ||
本发明涉及由基于聚酰胺和聚烯烃的组合物组成的薄膜,更具体地涉及包含如下组分的组合物:
-至少一种聚酰胺(A)
-至少一种包含聚酰胺嵌段和和聚醚嵌段的聚合物(B)
-至少一种聚烯烃(C)
-至少一种官能化聚烯烃(D)
其冲击强度(落镖冲击试验Dart Test)比含有相同份数的(A),(C)和(D)而不含(B)的薄膜的要高,条件是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其冲击强度。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以具有聚酰胺基体这样的结构为特征,也就是说,它们实质上保持有聚酰胺的性能。
现有技术JP04-314,741描述了由(1)聚酰胺-6和(2)聚醚酯酰胺的混合物组成的薄膜。聚醚酯酰胺是由聚丁二醇和含羧酸末端的聚酰胺嵌段缩聚而成的嵌段共聚物。PA嵌段起源于聚己内酰胺(PA-6)或聚十二内酰胺(PA-12)。聚醚酯酰胺的用量是混合物的0.5至9wt.%。
该薄膜的耐弯曲性能将按MIL-B-131F标准的方法101C在0℃进行测定。测量承受1000次弯曲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孔的数目。
如果聚醚酯酰胺的量太低,孔眼显著,如果聚醚酯酰胺的量太高,膜的透明度和机械性能降低。
在该篇现有技术中,聚醚酯酰胺中聚酰胺嵌段与聚醚嵌段的重量的比率为45/55~30/70。
用于食品工业显示其良好的抗弯曲性能的聚酰胺薄膜,尤其是在低温下用于深冷食品的包装是有用的。然而,关键的是,用于包装深冷产品(或将被深冷的产品)的薄膜要能承受这些产品的突出部分或其尖锐棱角的穿刺。在深冷产品的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所述产品的突出部分或其尖锐棱角不刺穿薄膜也是有用的。
在无菌医疗器械的包装上也要求薄膜有此性能。事实上,薄膜的刺穿将导致空气的进入,从而导致污染。申请(Applicant)公司发现最能代表此强度的测试是有关从一定高度落到薄膜上的钢针的冲击强度试验(Dart试验)。
Dart试验可根据方法A或方法B进行。
与含有相同份数的(A),(C)和(D)而不含(B)的薄膜相比,本发明的薄膜还显示出改善的撕裂强度,不管此撕裂是沿挤出平行的方向还是沿垂直的方向,条件是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其撕裂强度。
聚酰胺(A)是指如下物质的缩聚产物:
-一种或多种氨基酸,如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11-氨基十一烷酸和12-氨基十二烷酸或一种或几种内酰胺,如己内酰胺,庚内酰胺和ω-十二碳内酰胺;
-一种或几种二胺,如1,6-己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间-苯二甲胺,双(对-氨基环己基)甲烷和三甲基己二胺,与二酸,如间苯二酸,对苯二酸,己二酸,壬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和十四双酸的盐或混合物;
或部分这些能生成共聚酰胺的单体的混合物,如通过己内酰胺与ω-十二碳内酰胺缩聚生成的PA-6/12。
可以使用聚酰胺的混合物。最好使用PA-6和PA-6,6。
由含活性端基的聚酰胺序列和含活性端基的聚醚序列共缩聚生成含聚酰胺嵌段和聚醚嵌段的聚合物,例如,
尤其是:
1 含二胺链末端的聚酰胺序列与含二羧酸链末端的聚乙二醇
(polyoxyalkylerne)序列。
2 含二羧酸链末端的聚酰胺序列与由被称作聚醚二醇的α,ω-二羟化
脂族聚乙二醇序列经氰乙基化和氢化得到的含二胺链末端的聚乙二
醇序列。
3 含二羧酸链末端的聚酰胺序列与聚醚二醇,在此特定情况下,所得
到的产物是聚醚酯酰胺。
含二羧基链末端的聚酰胺序列是由,例如,由内酰胺生成的α,ω-氨基羧酸或二羧酸与二胺在限制链的二羧酸的存在下缩聚而成。聚酰胺嵌段最好是由聚酰胺-12形成的。
聚酰胺序列的数均分子量Mn在300至15,000之间,优选在600至5000之间。聚醚序列的数均分子量在100至6000之间,优选在200至3000之间。
含聚酰胺嵌段和聚醚嵌段的聚合物也可以包含随机分布的单元。这些聚合物可以通过聚醚和聚酰胺嵌段前体同时反应来制备。
例如,可以让聚醚二醇,一种内酰胺(或一种α,ω-氨基酸)和一种限制链的二酸在少量水的存在下反应。所得到的聚合物主要含有长度变化大的聚醚嵌段和聚酰胺嵌段,但也含有随机反应,沿聚合物链统计分布的各种反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尔夫阿托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埃尔夫阿托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1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蛋方便食品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扑热息痛和哌双咪酮的膜包衣片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