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冰盒无效
申请号: | 96248097.5 | 申请日: | 1996-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28840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军;杨春航;李健;孙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制冷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D23/12 | 分类号: | F25D23/12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洋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兴茂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冰盒 | ||
一种制冰盒,属于制冷设备附属零部件技术领域,用于在冰箱内制冰。
在已有技术中,冰箱内的制冰盒就是一个矩形塑料盒。结冰后必须从冰箱内取出,用手拿着底朝天用力在硬物上猛扣,才能将冰块振下来。这样不仅麻烦,费工费力手受冻,而且制冰盒容易被磕碎。制出的冰块较大使用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冰后不需从冰箱内取出,只需将制冰盒翻转180°后轻轻一拍盒底,冰块即可脱模落入其下面的储冰盒内备用。每次制出的冰块数量多,体积小,适于实用需要又坚固耐用的制冰盒。
根据冰箱制冰过程的特点,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两个结构完全相同并列的盒体共用一个和冰箱速冻室形状相对应的框架,盒体由2~3列8~12个相互连在一起的大头朝上截头方锥体形壳体的制冰斗组成,其四周设有翻转架并在该架一端留有把手,该架连同盒体一起平时搁置在框架上,结冰后手握把手往后一推使它们进入框架内即可绕位于其中心线上并支撑在框架两端横梁上的翻转轴翻转180°。
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冰盒由框架【1】和盒体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制冰盒其上述的框架【1】为并列双盒体共用框架且左端(即往冰箱里放时的后端)近端部两侧边均向内折成梯形的矩形框架,其上述的盒体由2~3列8~12个彼此相连的制冰斗【3】组成,此外在盒体周圈设有与盒体连成一体的翻转架【2】,在该架【2】和盒体纵向中心线上有一根翻转轴【4】,在该架【2】右端还有与架连为一体的把手【5】。
上述的制冰斗【3】为大头朝上的截头方锥体形壳体。以便翻转后大头朝下小头朝上容易出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作,所有部件均可用硬质无毒塑料注塑成型,其形状和冰箱相应位置的形态相适应,使用方便,结冰后不需将该冰盒从冰箱内取出,只需将其往后一推翻转180°后轻轻一拍盒底,冰块即可脱模落入其下面的储冰盒内。因为盒身由若干小制冰斗组成,故每次制出的冰块数多,体积小,不需要再把冰弄碎即可直接使用,省力省时,手免受冻,由于没有磕碰,故使用寿命长。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之一整体外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翻转架,3制冰斗,4翻转轴,5把手。
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描述如下:在由硬质无毒塑料注塑成方梁式矩形,且左端(即往冰箱内放时后端)带有梯形的框架1上并列安放两个亦是用硬质无毒塑料注塑成形并相互连为一体的各有一翻转架2、并列两排10个截头方锥壳体形制冰斗3,翻转轴4和圆柱体形把手5所组成的盒体。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更:
1、框架的形状可随冰箱相应空间而变;
2、制冰斗的数量,形状,排列方式及把手的形状等均可适当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制冷技术研究所,未经青岛制冷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80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