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旅行箱拉杆限挡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6246419.8 | 申请日: | 199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2804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平和 |
主分类号: | A45C13/26 | 分类号: | A45C13/26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1741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旅行 拉杆 限挡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旅行箱拉杆限挡位结构,属日常生活用品制造技术, 特别涉及旅行箱生产制造技术。
目前,一般有拉杆装置的旅行箱,其拉杆有方形、圆杆形及三段位式等,虽然其结构各异,但都存在如下的缺点和问题:(1)现有的旅行箱拉杆限挡位结构,由于其构造本身不合理的问题,存在弹性不良,使用时拉伸困难,手感不好,仅靠强行推拉;(2)挡位结构部分受力稍大,便存在拉杆与壳体分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旅行箱拉杆限挡位结构存在弹性不良、使用时拉伸困难、手感不好、只靠强行拉推,用力稍大又会产生拉杆与壳体分离等的缺点和问题,研究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结实、牢靠、限位处弹性好、有良好拉伸手感、推拉顺畅、挡位又稳固的旅行箱拉杆限挡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结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旅行箱拉杆体于壳体中的拉杆限挡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1为图2的A-A向剖视图,本旅行箱拉杆体缩进壳体中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旅行箱拉杆限挡位结构主要包括壳体9、拉杆体和底壳10组成,其中:壳体9沿壳体9的长度方向在其两侧适当位置设置相隔一定距离,一定厚度和高度的板筋7以形成导向槽,在导向槽内两端设置间隔一定距离、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细长方形通孔5,沿其垂直方向设置一向上凸块6,凸块6的横截面为R弧形,高出壳体9之底面,使得凸块6受力时具有一定弹性,形成第一限位部;同样在拉杆体拉开方向的一侧形成第二限位部,在第二限位部的拉杆体拉开方向的一端与凸块6相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定高度和厚度的板筋4,其方向与板筋7垂直,其具有一定强度,形成挡位部;拉杆体其一端为手柄1,中间为拉杆2、尾端设置一适当厚度的小挡位块3,小挡位块3通过螺钉与拉杆2相固定连接,凸块之外形比拉杆2之横截面积略大,使拉杆体在导向槽内滑动时,其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相抵触而产生限位,同时,在挡位部,板筋4挡住拉杆体上的小挡位块3而起挡位作用;底壳10的内底面与壳体9之板筋7形成的导向槽组合形成完整的导向槽道,使拉杆体在此来回伸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旅行箱的拉杆装置相比,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拉杆限挡位结构,限位处的弹性良好,拉伸顺畅,有良好的拉伸手感;(2)本结构设计合理,挡位稳固,结实、牢固。
下面对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图2为本旅行箱拉杆体于壳体中的拉杆限挡位结构示意图,图1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旅行箱拉杆体缩进壳体中的示意图。各图中:1为拉杆体手柄、2为拉杆、3为小挡位块、4、7为板筋、5为长方形通孔、6为凸块、8为螺钉、9为壳体、10为底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下:(1)按图1所示和上面说明书所述的本拉杆限挡位结构的组成。设计制造各部件之模具,然后采用适当硬度的塑胶材料注模制成。而方形拉杆2,是采用适当硬度的铝合金材料以拉伸五金模具为工具制成;(2)在加工好各部件后,进行安装时,先将拉杆手柄1、拉杆2、小挡位块3组装成拉杆体,再由有小挡位块3的一端沿壳体9的导向槽放置于第一限位部,使小挡位块3与凸块6相抵触,然后将底壳10与壳体9进行组合并用螺钉紧固。这样,拉杆体上的小挡位块3在第一限位部时,由于有凸块6而起限位作用,拉杆体的手柄1受拉力拉动时,由于第一限位部的凸块6的弹性变形而离开第一限位部,当再拉动时,于第二限位部凸块6处限位。同时由于挡位部的板筋4而起挡位作用。因此,拉杆体前后拉伸压缩时,可对应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挡位部而限位并挡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平和,未经陈平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64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