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压割杆机无效
申请号: | 96235666.2 | 申请日: | 1996-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676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9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建祯 |
主分类号: | A01D34/08 | 分类号: | A01D34/08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吕宏 |
地址: | 71011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压 割杆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割机具,具体地说是通过手压产生动力而带动刀片割断农作物的手压割杆机。
多少年来,农民在收割如小麦、水稻、油菜、大豆等杆状农作物时使用的均是传统的镰刀,而这种工具在具体操作时存在许多不足。如弯腰费力,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使用不慎还会伤及脚面或手指;手握镰刀直接割杆时杆上的污物会迎面袭来,容易进入人体的呼吸器官,不利于身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劳动强度较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提高割杆效率的手压割杆机。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机主要由立架、推杆、压杆、大轮、小轮、转轴和刀片构成,其中立架与推杆形成框架结构,压杆通过活轴连接在推杆上,连杆连接于压杆和大轮之间,大轮通过传动带驱动小轮,转轴一端的曲轴与固定在刀架上的活套配合,连片活动连接于下横担与刀架之间。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立架2、推杆3、压杆6、大轮7、小轮11、转轴12和刀片16构成。其中立架2与推杆3、下横担18组成框架结构,压杆6通过活轴4连接在推杆3上,连杆5活动连接于压杆6的端头和大轮7之间。转轴12伸出下横担18的一端设有曲轴13,该曲轴13伸入固定在刀架15上的活套14内,其另一端穿过小轮11而伸入到轮架17内。大轮7通过传动带9驱动小轮11与转轴12同轴转动,大轮7的中轴8固定在立架2上。带有锯齿的刀片16由螺钉固定在刀架15上,以便于更换。连片1分别活动连接于下横担18和刀架15之间。在立架2的下角部各设有一个车轮10,而后部的车轮直径应大于前部车轮的直径。
在具体使用时,将该机的刀片16推近至被割杆的底部,上下压提压杆6,由于杠杆原理,与压杆6端头活动连接的连杆5则推大轮7来回转动,大轮7又通过传动带9驱动小轮11与转轴12同轴转动。转轴12一端的曲轴13伸入活套14内,加上连片1的活动连接,所以在转轴12转动时就可带动刀架15及刀片16近似平行的左右移动而割断农作物杆。车轮10的设置是为了使该机更顺利地边割边向前运行,被割掉的农作物杆向两侧的立架2之间收拢并顺势倒伏在地面上,以便于更好地收拢捆扎。
在立架2上还可设置一个凉莲,以防止阳光对操作者的曝晒。还可在压杆6上安装一把扇子,当手握压杆6上下运动时可起到扇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省力轻巧,安全可靠,利用杠杆原理和大、小轮驱动转轴、曲轴转动,使刀片左右运动而割断农作物杆,可大大提高割杆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适合于广大农村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建祯,未经郝建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5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泡更换器
- 下一篇:双弯头螺柱双向螺套撑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