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囊尿管无效
| 申请号: | 96233708.0 | 申请日: | 1996-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29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斌 |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蔚 |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气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气囊尿管,该尿管是专为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而设计的。
目前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是治疗前列腺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中采用的尿管均为球形气囊尿管(有单囊双腔、单囊三腔、双囊三腔、双囊四腔管等),从目前的手术情况来看,采用这种球形气囊尿管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无法隔离前列腺窝与膀胱相通从而使术后失血量增加;二是容易引起术后尿道狭窄,据现有资料统计来看,我国最常用的方法有:A法:膀胱颈5、6、7点缝扎;B法:膀胱颈后唇半环连续缝合;C法:膀胱后唇叩锁加前唇缝合;D法:膀胱颈荷包缝合,前三种A、B、C法当膀胱颈口留孔在1.2cm以上时虽不易发生膀胱颈狭窄,但由于此种尿管的气囊无法隔断前列腺窝的渗血进入膀胱,因而尿液的转清时间较长,术后失血量增加,目前许多病人采用牵引、压迫法,但均不能有效隔绝前列腺窝与膀胱相通;D法虽能隔绝前列腺窝与膀胱相通,减少术后出血,但膀胱内口留孔太小易发生狭窄,这是因为尿道内置管最粗为“F”22号,直径仅0.66cm,如尿管过粗、过硬,又易造成尿道粘膜受压,缺血、坏死,使尿道狭窄机会增多,同时加重尿道留管不适感。另外,上述尿管由于在术式中保留时间较长,尿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因而易引起尿道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气囊尿管,该尿管能减少术后失血,预防膀胱颈狭窄,减少尿道感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措施是:在球形气囊的外面加一个充气后呈葫芦形的外套,该外套的内层为纤维层,外层为胶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尿管的中上部开有18~20个引流小孔。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囊未充气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充气后的剖视图。
从图1、图2可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1和固定在管体上部的球形气囊2,与原尿管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原球形气囊2的外面加有一个充气后呈葫芦形的外套3,该葫芦形外套3的内层为纤维层,外层为乳胶管。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各种术式中,使用时使膀胱内口紧密卡在葫芦气囊3的颈部,这样就能有效隔绝前列腺窝与膀胱相通,使尿液转清时间缩短,术后冲洗液量减少及失血量下降,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葫芦形气囊颈的直径在1.2cm以上,因而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保证尿道内口在1.2cm以上,从而可有将效地避免留孔太小引起的膀胱颈狭窄,此外,从图1、图2还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中上部(置管后位于尿道球膜部)还开有18~20个引流小孔4,该小孔4的直径为1mm,小孔之间的间距为5mm,该小孔4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能有效地引流尿道分泌物,减少尿道感染机会。
本实用新型可做成各种型号。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原有球形气囊的外面加有一个充气后呈葫芦形的外套,因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能减少术后失血;(2)能预防膀胱颈狭窄;(3)可减少尿道感染机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斌,未经张晓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熏蒸法治疗近视的核桃壳眼镜
- 下一篇:化妆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