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气排汗鞋底无效
| 申请号: | 96226857.7 | 申请日: | 1996-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25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长安 |
| 主分类号: | A43B13/14 | 分类号: | A43B13/14;A43B7/08 |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佩德 |
| 地址: | 1100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排汗 鞋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制成各种鞋的鞋底,特别是一种可养脚、健身的通气排汗鞋底。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可见足下之鞋不仅要求保护足部在行走时不受伤害,而且要穿着舒适、养脚。因足部长期置于鞋内,若鞋底不能及时排汗除湿,久之易患脚病。为此,各种养脚、保健鞋相继面世。现有的排气鞋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依靠鞋底通孔自然排湿,但效果不理想;其二加压排气,即采用外置鞋跟内的弹簧或内置鞋跟内的弹簧,利用弹簧作用迫使空气流通进行排湿,其效果虽然较好,但制造较麻烦,且弹簧易损坏,影响其正常发挥作用。现有鞋底周边内牙为实心结构,既增加鞋底重量,又减少内牙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制成各种鞋的通气排汗鞋底,它具有排湿通气效果好、养脚,穿着舒适、弹性强,走路轻松无震动、省力,不患脚病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鞋底包括带有鞋跟的大底及其内底,其中鞋跟封底空腔内有空心薄壁弹性柱体,柱体上端面高于周边内牙端面,柱体侧壁下部设置通孔,鞋跟空腔利用开口通孔与内底胶柱间的间隙及内底两侧通气孔相通。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内底采用均布胶柱的结构,胶柱间的间隙及大底两侧通气孔相通,且在鞋跟封底空腔内有空心薄壁弹性柱体,利用人体行走时脚部压力的变化,使弹性柱体内的空气在压力作用下加快流通,所以该弹性柱体既起到弹性体的减震作用,使人体走路轻松无震动,穿着舒适、省力,又促进鞋膛内的空气流通、排汗,提高排湿通气效果,保持鞋膛内干燥,通风良好,抑制病菌滋生,不患脚病,起到养脚、防病的保健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根据图1-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鞋底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各种款式的男、女鞋。它包括带有鞋跟11的大底10及其内底1。其中内底1均布胶柱4,胶柱4间的间隙与大底11两侧通气孔3相通,通气孔3与外界空气相通。胶柱4及相互间隙的规格大小,视具体使用要求而定。为加强大底10的强度,可在内底1设置加强筋5。内底1周边的内牙6有凹槽,可使内牙6增加弹性,同时又可减轻鞋底重量。为防止鞋跟部因内牙6太柔软而引起行走时的偏倒,可在鞋跟内腔周边内牙6凹槽内设置支撑柱9,使该处内牙6既富有弹性,又有一定强度,确保行走不偏倒。在鞋跟封底空腔内设置空心薄壁弹性柱体8,柱体上端面高于周边内牙6上端面,柱体侧壁下部设置通孔12,使柱体内的空气由通孔12处进出。鞋跟空腔利用开口通孔7与内底1胶柱4间的间隙及大底10两侧的通气孔3相通。当行走时,随着脚部起落时弹性柱体8往复作用,弹性柱体8的压缩、复原过程中,产生压力气流,该气流沿开口通孔7进入胶柱4间的间隙,再由通气孔3排出。周而复始,鞋内的空气在压力气流的作用下流动,使鞋膛内的脚汗和湿气得以排除,同时新鲜空气及时吸入,以保持鞋内干爽不臭,有效提高排湿通气效果。在鞋大底10上部周边加工有线牙2,以便使鞋面与大底10缝接,使其结合面更牢固,提高鞋的使用寿命。
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利用胶柱4以及胶柱4之间间隙形成气道的气流冲击,还可以对人体脚底相应穴位进行冲击、按摩,也能起到保健按摩的作用。若在脚底相应穴位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永磁体,还可以起到磁疗作用,达到进一步增强防病、治病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长安,未经赵长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68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