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医通急救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96221101.X | 申请日: | 199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8407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庄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庄朝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7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医通 急救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需医护人员操作的、不需要任何医学知识即可进行肌肉、皮下注射的一种注射器。
现有注射器都需要有医学知识的人员来操作,在对于急症中,只要没有医护人员,或没有具有医学知识的人员在场,就不能实施药物注射,往往使急症的抢救不能及时进行。
本实用新型由注射器体、注射器底、针头、针头固定帽、针头注液孔、针尖马蹄口、液仓、针头固定端、针尖槽、基底环等组成。注射器体呈一碟型;针头固定端于体的最高部,针头固定端内面是锥状;底位于注射器的底部,外面呈一平面,内面呈与针头固定端的锥状相匹配的凹状;注射器体与底之间的空间是液仓,液仓的储量由底的厚度来控制,底厚液仓小,反之液仓大;针头固定帽埋入针头固定端里面,针头完全在液仓内,不与外界接触,针尖马蹄口部置于底的针尖槽内,针头的针头固定帽端有一个注液孔,液体由注液孔进入针头,从针头马蹄口注出。材料用无毒聚乙烯(或其它高分子材料)。注射器体与注射器底的联接可用热合或粘接联接;易可用一次成形的模型吹塑,只是在注射器针头固定端留下一凹,插入针头后,再二次注塑。在底部中央未装药物前,有一管状装药孔,当装药和排除空气后,热融封口,深部形成针尖槽。基底环呈环状用不干胶纸类另加。
根据用途的不同选用装有不同药物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有某种病史的病人、选用装有对其有急救作用药物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如:对心脑血管病、癫痫、哮喘、过敏体质、心律失常有急救作用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有毒蛇地区的野外工作人员(森林、矿山勘探、军、警)选用装有抗毒蛇血清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要定期预做过敏试验)、战争中进行化学战、生物战的军队选用抗化学战、生物战药物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常规战中的急救可使用装有抗菌素、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物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燥狂型精神病人选用装有镇静药物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选择适当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后,可粘附于肌肉较厚的部位,如:三角肌(以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为宜);粘附前要清洗皮肤,用酒精消毒,以后每隔两三天即清洗、消毒一次。注射时,用手拍击无医通急救注射器或按压无医通急救注射器,即针头被挤压向注射器底,穿破注射器底刺入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由于挤压使液仓内压力增高、药液自针头注液孔注入针头,再经针尖马蹄口注射入肌肉层或皮下,挤压片刻后松开,使针头靠注射器体的弹性恢复原来状态(或依靠外力拔出),即从人体组织中拔出回到液仓内,完成注射的全过程。
附图说明:图1:无医通急救注射器结构图;图2:无医通急救注射器体外形图;图3:无医通急救注射器底示意图。
现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注射器体1、针头固定端2、注射器底3、基底环4、针头5、液仓6、针尖槽7、针头注液孔8、针头固定帽9、针尖马蹄口10、管状注药孔11组成。材料用无毒透明聚乙烯。注射器体与底的联接可用热合或粘接联接;易可用一次性成形的模型吹塑;只是在注射器针头固定端留下一凹,插入针头后,再二次注塑。基底环呈环状用不干胶纸类另加。在注射器底3中央未装药物前有管状装药孔11,当装药排除空气后,热融封口、深部形成针尖槽7。根据疾病或需要的不同选用装有不同药物的无医通急救注射器,经清洗相应肌肉部位的局部,用酒精消毒,将无医通急救注射器用不干胶纸的基底环粘附。急救时自己或他人用手拍击或按压注射器体1,由于注射器体1被挤压,即将针头5挤压向注射器底3,穿透注射器底3,刺入皮肤,皮肤下组织、肌层;同时由于挤压液仓6内压力增高,液体经针头注液孔8,进入针头5管内,经针尖马蹄口10注入肌肉或皮下;解除压力后,靠注射器体自身弹性,将针头5从人体组织中拨出(或依靠外力拔出),即完成注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庄朝,未经刘庄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1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