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轮圈无效
申请号: | 96211201.1 | 申请日: | 1996-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686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26 |
发明(设计)人: | 廖朝清;吕天福;寗攸威;江文霖;孙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0 | 分类号: | B60B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内***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轮圈 | ||
本实用新型大体上有关摩托车轮圈,且尤其有关具有碟式刹车装置的摩托车轮圈。
于传统摩托车轮圈中,碟式刹车装置的碟盘座是接焊接于轮圈的轴承管上的,而轴承座管则固定于轮圈的轮辐中。由于此碟盘座透过轴承座管与轮辐间的衔接结构的刚性强度不足,故当碟式刹车装置作用时,会使得上述有关结构产生共振现象,非但对整体结构有不良影响,并因而产生噪音,令骑乘者厌恶,且造成环境污染。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提供一种摩托车轮圈,其可改善传统碟式刹车装置的碟盘座与有关结构间的刚性强度,以消除刹车时所伴随的共振及噪音问题,而不致对于整体结构以及骑乘者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此摩托车轮圈设置以第一连接装置,用以连接轴承座管与碟盘座,且设置以第二连接装置,用以连接轮辐与第一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装置的一端可位于第二连接装置的内部。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此摩托车轮圈设置以第一连接装置,用以连接轮辐与轴承座管,并设置以第二连接装置,用以连接碟盘座与第一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装置的一端可位于第二连接装置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借助后述并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可获致最佳了解,其中:
图1为传统的摩托车轮圈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部面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请参阅图1,其显示传统摩托车轮圈1的剖面图。此摩托车轮圈1含有轮辐11、轴承座管12、连接元件13及碟盘座14。轴承座管12固定在轮辐11中。连接元件13连接轮辐11与轴承座管12。碟盘座14固定在轴承座管12上。于碟式刹车装置(未显示)动作时,磺盘座14、轴承座管12、连接元件13及轮辐11间的整体结构刚性强度不足,致造成结构共振,产生非所欲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传统摩托车轮圈缺失而发展出一种改良的摩托车轮圈,如图2所示的一较佳实例中。该摩托车轮圈2含有连接装置24,例如其可由套筒形成,其一端连接至固定在轴承座管22上的碟盘座25,另一端连接至固定于轮辐21中的轴承管22。该摩托车轮圈2另含有连接装置23,例如其可由套筒形成,其一端连接至轮辐21,另一端连接至上述连接装置24。连接装置24的一端可位于连接装置23的内部。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摩托车轮圈3,其安置连接置33及34,例如其可由套筒形成。连接装置33的二端个别连接至轮辐31与固定于轮辐31中的轴承座管32。连接装置34的二端个别连接至固定于轴承管座32上的碟盘座35与上述连接装置33。连接装置33的一端可位于连接装置34的内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多个技术优点:(1)可增强碟式刹车盘座与有关结构间的刚性强度;(2)可消除碟式刹车装置作用时产生的共振及噪音问题;(3)仅须少量材料及加工程序即可予以实施,将制造成本降低至最低。
虽已依据较佳实施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如上,但并非意欲诠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于参阅上文所描述的后,在不偏离后附权利要求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内,可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化及修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1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