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下外环烟道节能炉灶无效
申请号: | 96204219.6 | 申请日: | 199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26484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卫民 |
主分类号: | F24B1/181 | 分类号: | F24B1/18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57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 烟道 节能 炉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木柴、煤和炭作燃料的炉灶。
现有的炉灶在炉壳中装有炉胆、炉桥和档火圈,档火圈与炉壳之间形成环形烟道,炉壳有燃料口、进气口和出烟口,炉壳上还有盖板,盖板上有一个与锅头外径相适应的锅孔,盖板可阻档炉中的火苗和烟气四散,使烟气经出烟口排出。这种炉灶由于烟道短且与出烟口很近,因而易使大量的烟、火苗从出烟口逃逸,降低火焰的利用率和炉灶的热效率,出烟口温度较高,易将金属制烟囟烧坏,炉灶的保温性能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克服上述炉灶的缺点,设计一种热效率较高,出烟口温度低的新型炉灶。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炉灶的炉壳中也有炉胆、炉桥和档火圈,档火圈与炉壳之间形成上外环烟道,炉壳设置有燃料口、进气口和出烟口,炉壳上方有带锅孔的盖板,在炉胆和炉壳之间还有下外环烟道,在上、下外环烟道之间有横隔板将其隔开,隔板上有使两烟道相通的下烟孔,炉壳的出烟口与下外环烟道相通。
这样,火焰被档火圈包围住,使火焰能紧贴在锅底和锅四周,多余的火苗和产生的烟气先进入上外环烟道,再经下烟孔流入下外环烟道,最后从出烟口排出,因而火苗和热烟在炉壳中走过的路程长,滞留的时间久,可与炉壳和炉内物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等到烟从出烟口排出时,其温度已降至相当低(40℃~50℃),故本实用新型的热效率较高,保温效果好,出烟口温度低,甚至在出烟口加接用一张报纸制成的烟囱都不会烧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沿图1的B向视图。
参照附图,在炉壳1中设置有炉胆2、炉桥3和档火圈4,炉胆2的前面有燃料口5,供向炉胆中送入燃料用。炉壳1的前面下部有进气口6,后面有出烟口7,炉壳1的上部还有盖板8。盖板8中部有一个可放下锅头且与锅头的外径相适应的锅孔9。档火圈4与炉壳1之间的空腔形成上外环烟道10。档火圈4与其上的盖板8之间有一定的间隙11,以便多余的火苗和烟气从该间隙流入上外环烟道10中。在炉壳1与炉胆2之间的空隙形成下外环烟道12,在上外环烟道10和下外环烟道12之间有隔板13将两烟道隔开。在隔板上制有下烟孔14,以便让烟气从上外环烟道10经过下烟孔14流入下外环烟道12中,下烟孔14的位置距出烟口7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便烟气要经过较长的路程和较长的时间才可从上外环烟道10流经下烟孔14和下外环烟道12后再从出烟口7流出去,下烟孔的数量和孔径可根据炉灶的大小酌情安排。
对于横截面为方形的炉壳,出烟口7可设置在一个角上,而下烟孔14则设置在隔板13的其它三个角上。也可将出烟口7设置在隔板13和盖板8的同一纵向位置上,其间用耐火的烟管连接。炉壳、炉胆、档火圈、隔板和炉桥可用耐火材料预制成型,然后组合装配成本实用新型的炉灶;也可用耐火材料现场砌筑成整个炉灶。本实施例的炉灶可用0.5公斤干木柴烧开10公斤20℃的冷水,并连续沸腾大约30分钟,3小时后水温仍保持在80℃左右,总热效率达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卫民,未经张卫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4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