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波形丝圆柱形填料无效
申请号: | 96204132.7 | 申请日: | 199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2503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先佑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彩琴 |
地址: | 053200 河北省冀***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形 圆柱形 填料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填料,具体涉及污水处理中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填装的新型填料。
目前,利用生物膜法处理各种污水已很普遍,其中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各种中、小型水量的污水尤其适用。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须设置能生长生物膜的填料,其填料的类型较多,目前有玻璃钢或塑料成型的蜂窝填料,有丙纶或尼纶丝成型的穗状软填料和半软性填料,亦有孔隙率高的炉渣等多种填料。这些填料从七十年代逐步应用以来,给中、小型污水处理带来了明显的效益,但这些填料均有不足之处,其缺陷为填料的空间结构不理想,填料的比表面积偏小,运行中生成的生物膜面积不够多,膜与气、水接触不理想,曝气量偏高,能耗偏大,处理污水的效果亦不够理想。其中对公认较好的填料如软填料和炉渣填料还存在脱膜不好、易淤积和易堵塞的问题,给运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改善处理效果,常采取增加池体容积,延长曝气处理时间,增大曝气强度等措施,从而使处理的设计与运行不尽合理。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填料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空间结构合理、填料比表面积大,生物膜面积多,不淤塞、易脱膜、气水接触效果好,能节省曝气量并降低能耗而处理污水效果好的波形丝圆柱形填料。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波形丝圆柱形填料,包括波形丝和编织波形丝的尼纶绳,其特征是被挤压成正弦波形的短涤纶丝编织在尼纶绳的每个缝隙中,构成污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波形圆柱形填料组装在蜂窝填料块中的直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波形丝可用涤纶丝,丙纶丝、尼纶丝等材料,丝径在40~80μ之间。
在工程设计中须将波形丝圆柱形填料置于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支撑件上,构成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能生长生物膜的波形丝填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波形丝圆柱形填料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波形丝圆柱形填料蜂窝管填料块示意图;
图4为波形丝圆柱形填料框架结构填料块示意图;
图5为波形丝圆柱形填料块置于氧化池内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波形涤纶丝2、尼纶绳3、波形丝圆柱形填料4、填料框架5、玻璃钢蜂窝直管6、填料块7、污水管8、接触氧化池水槽9、生物接触氧化池10、曝气管11、集水槽12、沉淀池布水槽13、沉淀池。
根据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述,波形丝圆柱形填料,由波形丝和编织波形丝的尼纶绳,制做时首先将涤纶丝挤压成正弦波形,根据编织需切成短节,编织在尼纶绳2的每一个缝隙中,组装在玻璃钢或塑料制成的蜂窝直管5中,或填料框架4中,构成填料块6,装在生物接触氧化池9内,运行中污水由污水管7进入接触氧化池布水槽8,布水槽污水均布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9,污水自下而上流经波形丝圆柱形填料块6,与波形丝填料上已生成的生物膜进行充分地接触,同时生物繁殖需要的空气由曝气管10在填料块下面均布曝气,使流径填料块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微生物所需要的空气由曝气管10进行曝气,使微生物得以正常繁殖,使污水进行不断的净化。净化后的污水由集水槽11进行汇集,并汇入沉淀池布水槽12,布水槽中的污水均布进入沉淀池13,对脱落的生物膜及其它的悬浮物进行充分的沉淀,从而使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施简单,填料空间分布合理、比表面积大,生物膜面积多,处理系统总去除率达到90.5%,运行中不易接触,不淤塞,曝气效果好,填料使用寿命长,维护工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污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广泛的推广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先佑,未经李先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4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