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防洪抗旱种养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22332.4 | 申请日: | 199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81441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吴中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吴中威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防洪 抗旱 新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防洪抗旱种养新方法,属农田水利技术领域。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1103914.7中、曾描述过一种沿着原有农田灌排渠道特别是斗、农渠和斗、农沟等田边沟渠,每隔一定距离逐段加宽加深成更大梯形断面并铺上四周折起的塑料薄膜蓄水种养的防洪抗旱种养新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蓄水沟壁容易崩塌。而且一旦崩塌常常塌到底与田间不断渗出的水混成泥浆状,使人很难下去把水搞干、清淤和修补作业。同时,为防崩塌,沟壁要做成更缓一些的边坡,不仅占地过大,塑料薄膜也要过厚增多。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洪抗旱种养新方法。它能减少蓄水沟壁崩塌和崩塌后便于清淤修补,同时又减少占地面积,更便于蓄水抗旱种养。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防洪抗旱种养新方法,包括沿着原有灌排渠道特别是斗、农渠和斗、农沟等田边灌排沟渠,每隔一定距离逐段加宽加深成更大梯形断面并铺入四周折起的塑料薄膜蓄水抗旱种养方法,其特征是塑料薄膜铺入前,将蓄水沟底部衬砌成混凝土半圆水槽,然后再铺入四周折起的塑料薄膜。这样,即使发生蓄水沟壁崩塌,也是塌在半圆水槽上方而不会象原那样一直塌到底部。再加上半圆水槽的混凝土厚度一般都在3至7厘米之间,因此人们可以踩下去把水搞干、清淤和修补。由于该改进方法不是象通常农田水利U型渠槽那样全部衬砌混凝土,因此所用的混凝土不多。同时又因有混凝土衬底,塑料薄膜可以更薄,占地面积也比原来全是泥壁泥底少;再加上塑料薄膜有了半圆水槽硬底还可以兼养一些钻泥的黄鳝、泥鳅等。因此,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比原来的方法更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蓄水沟混凝土半圆水槽断面图;图2是本发明用在山地梯田平面图。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原来是梯形全土断面的蓄水沟1改成底部衬砌厚度为3至7厘米的混凝土半圆水槽2,并铺上四周折起的塑料薄膜3,田面4上的暴雨洪水可以顺着许多通气通水孔道5流入蓄水沟1。蓄水沟水满后可顺原有连接其的灌排渠道流出。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沿等高线布置的土山地或石山地梯田6常见靠山边挖或砌的渠道7,同样挖或砌一段段成直线段的蓄水沟1,并将其底部衬砌成如图1的混凝土半圆水槽,然后把底和周壁摸压光滑无尖刺再铺上四周折起的塑料薄膜。同时每隔2至5个蓄水沟开一条比渠道7浅一半以上的明渠8、并通过竹、塑连接管头9埋地伸出对准下一级梯田6的蓄水沟1,让上一级梯田过多蓄不完的暴雨洪水逐级流入下一级蓄水沟一直到山坡底的排水渠,防止暴雨山洪汇集冲刷土地。
这种改进的防洪抗旱种养新方法,可以用在平地的农田上,也可以用在山地梯田上。其全面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洪旱威胁,防止山区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使贫困山区迅速脱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吴中威,未经李吴中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2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发洞穴式古墓的方法
- 下一篇:全功能半自动水力发能冲淤设备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