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爬蜂病的药物无效
| 申请号: | 96115884.0 | 申请日: | 1996-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055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良;王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良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8/17;A61K31/165 |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俊荣 |
| 地址: | 2561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爬蜂病 药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蜜蜂爬行病的药物。
爬蜂病是一种较常见的蜜蜂季节性疾病,其症状是:病蜂出箱后,往前直爬,集聚坑洼处,对头成堆,有的爬在草棒上排队,还有的吃力的飞向野外的花朵上,不能动,直至死掉。解剖观察,腹内有少量大粪积累或无大粪积累。这类病蜂大都是刚试飞的内勤蜂和刚进入采集的青年蜂,这两类蜂子担负着箱内吐浆哺育幼虫的任务,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因此,需要采食大量花粉,又受水质、空气、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花粉在体内不能转化为其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造成体衰,体衰后无力再飞行,最后爬掉死亡。这类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病如不及时治疗,在十天之内就会爬掉60%,慢性病难于治疗,爬的时间长,蜂群发展不起来。养蜂人员试用几种药物,效果不佳,如利用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治愈率为20%,用山西省泽县抵兴蜂药厂生产的“痢肚片”和“蜜蜂大肚片”,治愈率为30%。至目前为止,还未有疗效较好的特效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爬蜂病的新药物,使用该药物治疗爬蜂病效果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由以下方案来实现:
所述的治疗爬蜂病的药物,其重量组成为:
中药84~87%,西药13~16%,外加香精适量,
其中中药的重量组成为:
健胃利湿类药物36~44%;此类药物中选用了陈皮、伏苓、苍术、厚补、砂仁、白术,由陈皮或伏苓与伏苓或陈皮、苍术、厚补、砂仁、白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组成,其中陈皮或伏苓的重量比例为,45~55%;
去风寒止痛类药物42~50%;此类药物中选用了香附、附子、姜活、独活,由其中的任意三组份组合,其中最佳配伍为:香附33~39%,附子33~39%,姜活26~30%;
泻下类药物11~17%;此类药物中选用了大黄或/和芒硝。
西药的重量组成为:
助消化类药物50~56%,此类药物中选用了胃蛋白酶;
消炎类药物44~50%,此类药物中选用了氯霉类。
将各种中、西药物粉碎混匀,外加适量香精即可制成本发明药物。
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蜜蜂的爬蜂病,连用三次,急性爬蜂病治愈率达90%以上,慢性爬蜂病治愈率达80%以上。
使用时,将药物粉放在25~37℃的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兑入一定量的糖水,搅匀喂蜂即可。晚上喂食。对于急性爬蜂病,每晚一次,连喂三次,喂第一次治愈率达40%,喂第二次治愈率达70%,喂第三次治愈率达90%以上。对于慢性爬蜂病,隔一晚喂一次,连喂三次,喂第一次治愈率达20%,喂第二次治愈率达50%,喂第三次治愈率达80%以上。
本发明药物在平时也可预防喂养,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组成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治疗爬蜂病效果好,疗效快,治愈率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的重量组成为:
陈皮170g 伏苓170g 香附140g 附子140g 姜活110g
大黄1 20g 胃蛋白酶79g 氯霉素70g 花粉香精1g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的重量组成为:
陈皮165g 伏苓100g 厚补75g 香附138g 附子143g
独活109g 大黄118g 胃蛋白酶78g 氯霉素72g 花粉香精1g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的重量组成为:
陈皮172g 白术168g 香附142g 附子137g 姜活80g
独活32g 大黄122g 胃蛋白酶80g 氯霉素68g 花粉香精1g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的重量组成为:
陈皮171g 伏苓169g 香附141g 独活138g 姜活111g
大黄70g 芒硝51g 胃蛋白酶81g 氯霉素69g 花粉香精1g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的重量组成为:
伏苓173g 苍术90g 白术78g 香附139g 附子141g
姜活112g 大黄121g 胃蛋白酶80g 氯霉素71g 花粉香精19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的重量组成为:
伏苓170g 砂仁50g 陈皮120g 香附140g 附子140g
姜活110g 芒硝120g 胃蛋白酶79g 氯霉素70g 花粉香精1g实施例7、本发明药物的重量组成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良,未经王永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5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接头
- 下一篇:具有集成分布式RC滤波器的正交调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