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减避震器无效
| 申请号: | 96114702.4 | 申请日: | 1996-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806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庆云 | 
| 主分类号: | B61F11/00 | 分类号: | B61F11/00;B60G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7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减避震器 | ||
一种双减避震器,其特征是在原避震器外套上一个减震筒,依靠扛杆及滑轮,使原避震器在受压增大收缩时在减震筒里跟着向里退后,而在受压减小伸长时在减震筒里跟着向外伸出,由于具有此些功能,因此把它运用于机车上,即可使机车在遇凸位时车轮收缩,而在遇凹位时车轮伸长,并且还可设计出原避震器在受压相同时能伸缩出不同的长度,以至对大小不同的机车配上伸缩度相应的避震器,即能使机车的避震动能提高至想效果。
现从附图说明该避震器的结构及减震原理,如图(1)所示:①为原避震器;②为原避震器避震弹簧;③为减震套筒;④为滑轮;⑤为拉线;⑥为受力点;⑦为支撑点。
原理:假定支撑点⑦上支撑物为本身,受力点⑥压在一车轮上,车轮正在一平段上行驶。
当车轮行至一凸位时,受力点⑥被迫向上抬高,而支撑点⑦被车身压着不能迅速向上抬,避震弹簧②被压收缩Y距离,由于套筒③是依靠拉线⑤穿过滑轮④来支撑,当弹簧②收缩时,由于扛杆原理拉线⑤外端必定伸长而使套筒③向下滑落X距离,并且X距离等Y距离,由此可得出原避震器①被压收缩Y距离,则在受力点⑥至支撑点⑦之间收缩2Y距离,减少了车身向上移动的幅度。
当车轮行至一凹位时,受力点⑥首先向下落,而支撑点⑦由于车身的平衡而没有迅速落下,避震弹簧②因此受力减轻而伸长Y距离,并同时使拉线⑤外端收缩,拉线⑤外端的收缩迫使避震器①下滑X距离,由扛杆原理可知X距离等于Y距离,由此可得出原避震器①受压减轻伸长Y距离,则在受力点⑥至支撑点⑦之间的距离伸长2Y距离,减少了车身向下跌的幅度。
由于各类机车的大小差别太大,避震器的弹力幅度相差极大,轻车使用弹力幅度较大的避震器,而重车则使用弹力幅度较小的避震器,当重车使用弹力幅度小的避震器时,Y距离伸缩较小,X距离伸缩也小,如遇凹凸面较大的路面时,避震器伸缩度不够,车身不危仍上下移动大,此时可通过如图(2)所示采用滑轮组的办法来连接套筒③,图中a为动滑轮,b为定滑轮,由滑轮组的定律可知,当动滑轮a移动Yo距离时,则定滑轮b将被移动2Yo距离。因此得出X距离等于2Y距离,也就是当原避震器①伸缩Y距离时,则在受力点⑥至支撑点⑦之间将伸缩3Y距离。比图(1)中则提高了一倍伸缩度,只要再增加滑轮个数,即可继续增加避震器的伸缩度,以至适应各种机车的需要。
该避震器也可使用扛杆来直接代替滑轮,这样只要调节扛杆中心支撑点位置,即可改变避震器的伸缩度,也可使用液压装置代替滑轮,通过改变压力面积与受力面积比例,即可改变避震器的伸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庆云,未经李庆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4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涌泉膏
- 下一篇:两段式(子母式)客运列车及不停站运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