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字轮型万向柄日戳无效
| 申请号: | 95223599.4 | 申请日: | 1995-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989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本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邮电部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 |
| 主分类号: | B41K1/12 | 分类号: | B41K1/12 |
| 代理公司: | 邮电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夏宪富,孙淑婕 |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字轮型 万向 日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式日戳类印章,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字轮型万向柄日戳。
目前,国内邮政、银行等场所使用的日戳,其表示日期的年、月、日、时的号码大都采用铅字钉结构,这样,每个日戳需要配备近70个铅字钉。每天使用之前,既要频繁装卸、费工误时,还极易丢失铅字钉,造成工作不便。而且,国家标准规定每个日戳的使用寿命为200万次,而字钉的使用寿命最多只有10万次左右,这样更加重了字钉的消耗和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国外,已有字轮型日戳投入使用,其字轮结构与号码印刷机上使用的号码轮相类似:每个字轮的侧面都有相应的棘轮定位机构,两个字轮之间就需留有0.5毫米以上的间隙,因此这类日戳通常只有分别表示年、月、日的六个字轮,不能表示年份中的前两位和表示钟点的时间;而且这种字轮加工要求高,因此日戳成本昂贵,难于普及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变更日期容易,又能保证戳记清晰,并且10个号码分别表示年、月、日、时的字轮型万向柄日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有由戳头、戳颈和戳柄组成的日戳和拨时手柄,其中戳颈与戳柄采用由球面心轴、球面压套和套置在上述两者之间的球面连接套构成的双球面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戳头是由戳面板、嵌装在面板中间凹孔内的10个日期字轮及其花键轴组成,每个字轮外径园周上均匀分布有10个数字号码,其内孔的10个键槽与每个号码分别互相对应。
上述表示年、月、日、时末位号码的四个字轮在其号码右下角设有一个小圆点,且该字轮的厚度较其他字轮增厚0.4~0.6毫米。
上述戳颈上部是与其成为一体化注塑结构的球面连接套,球面压套通过其中间的螺钉将球面心轴与戳柄连成一体,球面连接套则夹置在球面压套和球面心轴之间,可以相对自由转动。
在球面压套和戳柄之间设置有复位圆簧。
上述拨时手柄是由固装在心轴两端、与字轮内孔键槽相对应的10齿拨轮、直径较大的滚轮和空套在心轴上的花键滑套所组成。
上述字轮采用工程塑料注塑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保留申请人专利技术《新型字钉型手戳》(专利号:91229850.2)的双球面联结机构基础上,采用字轮型号码替换活字铅钉而研制成功的。该日戳结构设计合理,调整日期方便简易,戳记清晰,信息量齐全,可以表示年、月、日、时全部日期信息,使用寿命长,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拨时手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由依次连接成一体的戳头、戳颈6和戳柄12三部分组成的日戳和拨时手柄17所组成,其中戳头是由位于日戳最底端的戳面板1、位于戳面板1中间凹孔内的10个日期字轮2、3、4和其花键轴5所组成,其中10个日期字轮分别是表示年份的四个年字轮4、分别表示月份、日期的4个月日字轮3和表示每天钟点时间的两个时字轮2。每个字轮外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10个数字号码(反字),其中分别表示年、月、日、时的四个首位字轮,其外径上10个数字应为:0、0、0、1、1、1、2、2、2、3,其末位字轮上分别刻有0.~9.十个数字,年字轮的百、十位字轮上分别刻有九个“9”和一个“0”,到了2000年时,这两个字轮上应分别刻有九个“0”和一个“1”,所以这样设计制作,是为适应各个字轮中数字使用的实际状况,尽可能延长日戳字轮的使用寿命。每个字轮内孔的10个键槽则与其外径上的各个号码相互对应,并通过花键轴5安装在戳颈6通孔内。这些字轮选用高强度的工程塑料制作,其中表示年、月、日、时末尾数字的四个字轮在其号码数字的右下角设有一个小圆点,如“0.”、“8.”等等,且该字轮的厚度应较其他字轮增厚0.4~0.6毫米。10个字轮4、3、2在戳面方向自左向右组成10个号码,即代表年、月、日、时的数字,字轮的字面应略高于戳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邮电部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未经邮电部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35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动力换向器的农用三轮车
- 下一篇:仿真树桩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