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纤维编织管成型前预渍法的模具组无效
| 申请号: | 95212660.5 | 申请日: | 1995-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280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尤景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景三 |
| 主分类号: | B29C63/12 | 分类号: | B29C63/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兆先,黄力行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纤维 编织 成型 前预渍法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编织管成型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纤维编织管成型前的树脂预渍法中的模具组。
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材料由于具有相当良好的物理性质,因此,该类材料已广泛运用于各种物品上,尤其是以其为必要材料所制成的运动器材上,诸如;球拍、撞球杆、高尔夫球杆、棒球棒或脚踏车支架等,以及其他各种呈管状或杆状的物品。
前述包含有纤维材料的物品,按其所运用的纤维型态之不同可分为两类,其一为使用以长短纤维织成的织片,将其浸渍过树脂予以烘干,然后卷绕成管状,再置于一模具中予以加压加热成型;其二为以长纤维沿预定方向编织成一纤维编织管,并于其中穿套一心轴材料(亦可不穿套)后,再浸渍树脂材料,再将该树脂略为沥干,然后置于一模具中予以加压、加热定型。
前述具纤维编织管的物品,其于置入模具中加压、加热定型前,无论其内部是否穿套有心轴,均必须先将其浸渍于热固性树脂槽中,使该热固性树脂充份渗透于其中,才能再继续进行其后的成型步骤,然而浸渍过热固性树脂的该纤维编织管会变得相当湿粘,且液态的该热固性树脂会四处滴落,而严重影响到其后续的操作过程以及其操作环境。另外,饱含过量热固性树脂的纤维编织管将会影响到其制品成型后的预期强度。缘此,制造者即不得不于其成型时将该纤维编织管中所饱含的热固性树脂适量排出,以便于进行其后的程序。
但截至目前为止,一般业者将热固性树脂强迫排出该纤维编织管的方式,仍是以手工进行,其方式为操作者以一手握住该纤维编织管的一端,另一手则轻握住该纤维编织管的管身,并朝另一端一边滑动一边挤压,以挤出其中过量的热固性树脂。
该手工挤压的方式在操作上至少会产生二项缺陷:
一、由于以手工挤压时,操作者无法准确控制其拿捏力道,造成每一个纤维编织管受挤压的压力各不相同。因此,被挤压过后,不但每一个纤维编织管中的热固性树脂含量会随之不同,甚至同一纤维编织管不同部位的热固性树脂含量亦会有所差异,从而使各个纤维编织管分别成型后的个别强度各不相同,造成其制成品品质无法统一的情形。
二、众所周知纤维编织管一般均是由二组走向不同的极长纤维丝,以夹特定角度并连续交叉缠绕的方式编织而成。因此,当操作者以手握住其一端再朝另一端挤压推移时,该推挤力将会拉长该纤维编织管,并造成该二组纤维丝无法再维持住其原来夹角的情形,而使其编织变得较为松散,如此一来,即会减弱该纤维编织管成型后的预期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针对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纤维编织管成型前预渍树脂过程中的模具组,其可以有效控制每一个纤维编织管中的树脂含量,以使其可以维持一定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纤维编织管成型前预渍树脂过程中的模具组,其极便于反复实施而在均匀度以及强度上均具较人工操作为佳的功效。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设为于其内部形成一模穴,并使该模穴的一开放端连通至该模具组之外,另外,在与该模穴开放端相隔适当距离处,设有连通于该模穴与该模具组外缘之间的至少一个通道;借此,使该模穴中可置入一已浸渍有热固性树脂的纤维编织管,并将压缩空气注入其中后,可使该纤维编织管中原所含浸的过量热固性树脂可由该通道中溢出,以使经其处理过后的各个纤维编织管均可维持相当一致的热固性树脂含量,并使其于成型后的品质亦可随之而趋于一致。
兹举一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为惯用纤维编织管及其内部囊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一)沿其横轴方向的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一)沿其长轴方向的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二)的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三)的断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四)的断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五)的断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六)的断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例实施例中所运用的模具组(六)的断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景三,未经尤景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2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