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服装领、袖用防污染一次性贴衬片无效
申请号: | 95202465.9 | 申请日: | 199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414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智学 |
主分类号: | A41D27/12 | 分类号: | A41D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装 袖用防 污染 一次性 贴衬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配件类,更确切地说,涉及服装领、袖用防污染一次性贴衬片。
人们在穿着服装时,衣领和袖口两个部位特别容易受到外来灰尘和人体分泌的汗渍、油渍的污染,有时一天甚至半天即能使衣领和袖口变脏,严重地影响着装者的仪表。通常,人们不可能每天换洗衣服,因此,人们希望有一种服装领、袖用防污染一次性贴衬片,以防止服装领、袖被污染,以降低服装换洗频率,避免服装领、袖口因洗涤频率过高而损坏。过去曾有一种布制的衣领用衬片,这种衬片用双层布缝制,并通过金属按扣扣在衣领上,然而,这种衣领衬片成本较高,如只用一次就抛弃会增加使用者的经济负担。另外,这种结构的衬片必须在衣领与衬片之间设置金属按扣,而金属按扣的坚硬特性会使着装者的颈项部位产生不适感,故不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来也有人设计一种用无纺布制成的一次性衣领衬片,这种衬片通过预置在该衬片上的不干胶而粘到衣领上,这种衬片虽然达到了一次性使用的目的,但其主要缺点是无纺布容易渗透人体分泌的汗渍和油渍,仍然不能解决体液污染服装领、袖的问题,而且汗渍、油渍与无纺布上的不干胶产生化学反应而使不干胶中的化学物质溶解,从而使不干胶失去粘性,导致该衬片在使用时自动从衣领、袖粘处脱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可完全隔离灰尘、汗渍、油渍,穿着舒适而且不易脱落的服装领、袖用防污染一次性贴衬片。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服装领、袖用防污染一次性贴衬片,包含一层作为基片的无纺布和一层用于与服装领、袖粘接的不干胶,以及在不干胶表面上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在不干胶和无纺布之间有一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与无纺布之间使用热压方法粘接在一起或使用水不溶性粘合剂粘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无纺布、塑料薄膜和不于胶皆是公知物质。其中,无纺布的原料无特殊限制,它可以是由棉、麻或化纤通过压粘工序而制成的薄层状物。塑料薄膜的原料也无特殊限制,它可以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合成化学材料制成。使无纺布与塑料薄膜粘接在一起的热压方法是以化学合成材料受热软化的特性及其热熔特性为基本原理,以加热加压的方法使无纺布与塑料薄膜粘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使无纺布与塑料薄膜粘接在一起的另一种方法是以粘合剂将无纺布与塑料薄膜粘接在一起,该种粘合剂必须是水不溶性的,以防止粘合剂被汗水溶解而使无纺布基片与塑料薄膜脱离,水不溶性的粘合剂是已知的,如各种树脂类粘合剂,它们通过交联反应而达到固化粘接。
另外,本设计人还注意到,如果在无纺布基片与塑料薄膜之间插入一层疏松纤维吸汗层,将会达到更佳的使用效果。该疏松纤维吸汗层是指由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压粘工艺制成的,具有较大孔隙率的薄层状物。由于它具有较大的孔隙率,故能吸收较多汗水,使人体的皮肤产生干燥的舒适感,该疏松纤维吸汗层与塑料薄膜和无纺布使用热压方法粘接在一起,亦可将该疏松吸汗层用水不溶性粘合剂粘接在无纺布与塑料薄膜的中间。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服装领、袖用防污染一次性贴衬片的附加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无纺布基片与塑料薄膜之间还有一层疏松纤维吸汗层,它与无纺布基片和塑料薄膜之间使用热压方法或使用水不溶性粘合剂粘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的服装领、袖防污染衬片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服装领、袖用防污染一次性贴衬片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可完全隔离灰尘、汗渍、油渍,配带舒适,且不易脱落,适宜一次性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来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的示意正视图,其中:1-无纺布基片;2-塑料薄膜;3-不干胶;4-不干胶保护膜。
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其中的参考数字的定义与图1相同。
图3是图1实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参考数字的定义与图1相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方案的示意正视图,其中的参考数字1-4的定义与图1相同。其中的参考数字5表示疏松纤维吸汗层。
图5是图4的俯视图,其中的参考数字的定义与图4相同。
图6是图4实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参考数字的定义与图4相同。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例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智学,未经李智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24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的电磁式离合制动装置
- 下一篇:隐藏式茶杯暨烟灰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