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印刷机的快速给料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5200439.9 | 申请日: | 1995-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1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滨 |
| 主分类号: | B41F17/10 | 分类号: | B41F17/10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颖虹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中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印刷机 快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印刷机的快速给料装置,尤指一种利用二个上下排列的梳架的交替接驳动作,以整齐、不断料地完成快速传送软管。
目前,公用的软管印刷机的传输待印软管之给料环节是:先将软管混乱堆放在集料箱中,而软管靠本身重量自由落下,并滑至印刷机的印刷上料位置,再由一机械臂将软管推入印刷承架上印刷;这种松散的给料结构存在缺陷,由于其借软管的重量自由下落与滑行到印刷上料处,常因软管的歪斜或相互挤压,而使送料受阻,产生断料,所以这种给料速度不稳定的结构不能进行快速印刷,否则,会压损软管,需停机调整或排除废料,而影响工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软管印刷机的快速给料装置,通过上、下排列的二梳架,可整齐的将软管排放在输送带上,并输往上料处,可达到快速、连续输送软管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软管印刷机的快速料装置是由主架体,间隔板、驱动部件,带状输送部件、上梳架和下梳架所组成;主架体装在带状输送部件上方,主架体下段近输送部件处有复数个间隔板区分成复数个与软管等宽的落料槽道,在槽道下方装设有分别固定在驱动部件的上梳架和下梳架;上、下梳架由驱动部件所掣动,上梳架作水平的前后往复运动,下梳架作上、下、前、后的四向运动;上、下排列的二梳架上下交错接驳,将软管排放在输送带上。带状输送部件上设有复数条橡皮胶带。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可顺利、快速、密集地将软管送到印刷部件,从而达到快速印刷加工目的;软管不损坏,停机率小,成本降低。
下面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印刷机组合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3是图2后视结构图。
图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动作示意图。
图中:1给料装置,2自动印刷机,3烘干机,4机械臂,5软管,11主架体,12间隔板,13驱动部件,14输送带,15上梳架,16下梳架,17落料槽道,141橡皮胶带,151、161梳杆,21着色机,22印刷承架,221支杆,31输送带,41上料臂,42下料臂。
参见图1;一般全自动软管印刷机是由一给料装置1、一自动印刷机2、一烘干机3和一机械臂4所组成,在印刷机上有数台着色机21和一迥转式印刷承架22,而构成印刷部件;机械臂4是由上料臂41与下料臂42组成,分别接在给料装置1与印刷机2之间,和印刷机2与烘干机3之间,用于套上软管材与取下印刷好的软管。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由主架体11、间隔板12、驱动部件13、输送部件14、上梳架15和下梳架16所组成;主架体11呈一矩形框架,装在带状输送部件14的上方,主架体11下段近输送部件14处通过复数个间隔板12将分隔成有复数个与软管5等宽的落料槽道17,在槽道17下方装有分别固定在驱动部件13的上梳架15与下梳架16,梳架15、16上的梳杆151、161一一对应于各槽道17;上、下梳架15与16是由驱动部件13所掣动(驱动部件可为机械式、气压式或油压式);上梳架15可作水平的前后往复运动;而下梳架16可作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运动。
如图4-6所示;上、下梳架15、16动作时,上梳架15先处在前方位置使梳杆151插入于最底层的软管5的管内,而支撑着该层的软管,下梳架16则由后方的位置上升至接近上梳架15底部的高度,并向前推进而使其梳杆161与上梳架的梳杆151同时插入软管5的管内后,再驱使上梳架15退到后方位置,而让最底层的软管5落到下梳架16上由其支撑(图4);此时的上梳架15恰再对应到最下第二层的软管的内径中央,即立即趋向前去而使其梳杆151插入其中,下梳架16接着下降使刚接到的最底层软管5旋转在输送部件的输送带14上(图5);然后,下梳架16抽出退料后方的位置,使刚放在输送部件14上的一列软管由输送带主动带到印刷部的上料位置(图6);继而即可再回复到图4所示的步骤,这样循还交替地完成整列、且快速、准确的送料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即可通过上、下排列的两梳架15、16的上下交错接驳,使由主架体11上端自由落下的软管5,能整齐排放在带状输送机的输送带14上,并借输送部件使软管一个接一个地向前推进,直达自动印刷动2的印刷部的上料处,再由一机械臂4中的上料臂41,将软管5一一的快速推顶,而套在迥转式印刷承架22的支杆221上,动作快速、准确,克服了公知技术送料不顺与慢的缺陷,且软管损坏率低,停机率低。
本实施例在带状输送部件的输送带上设有复数条的橡皮胶带141,作用是增加其与软管5间的磨擦力,增进输送部件14传输放置在其上的软管向前推进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滨,未经张文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0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