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照像和复制的光敏材料无效
| 申请号: | 95192976.3 | 申请日: | 1995-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65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16 |
| 发明(设计)人: | H·斯特尼格;P·海尔曼;R·阿特利;A·格利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福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C5/60 | 分类号: | G03C5/6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勇 |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复制 光敏 材料 | ||
1.一种用于成像和复印中的光敏材料,它由透明材料的薄膜(1)和其上的层(2)组成,层(2)中含有可通过光的作用和随后显影处理而形成影响投射到材料上的光的吸收或反射的物质的光敏性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层(2)中另外还含有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它经光的作用和随后的直接热处理而形成引起光散射的氮气和小气泡。
2.权利要求1的光敏材料,其中,光敏性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是通过光的作用被活化而形成染料的形式(负性胶片),并且在形成氮气的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的情况下,在通过面膜被曝光的区域形成散射光的小气泡。
3.权利要求1的光敏材料,其中,光敏性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的形式(正性胶片),并且在形成氮气的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的情况下,在通过面膜未被曝光的区域形成散射光的小气泡。
4.权利要求1的光敏材料,其中,光敏性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的形式并具有去活化波长范围不同的两种组分,并且在形成氮气的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的情况下,在通过面膜未被曝光的区域形成散射光的小气泡。
5.权利要求1的光敏材料,其中,光敏性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是经光的作用而活化形成染料的形式并具有活化波长范围不同的两种组分,并且在形成氮气的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的情况下,在通过面膜曝光的区域形成散射光的小气泡。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光敏材料,其中,光敏层(2)的厚度为1-30微米。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光敏材料,其中,该材料用作投影胶片。
8.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光敏材料,其中,该材料用作贮存介质。
9.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光敏材料,其中,该材料用作防复制胶片。
10.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光敏材料,其中,该材料被用作贮存三维影像结构的介质。
11.一种照像胶片、具体地说一种缩微胶片,它含有至少一层包括光敏性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和染料组分的光敏材料,它们通过光的作用和后续的显影处理而形成影响投射到材料上的光的吸收或反射的物质,层(2)中另外还含有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它经光的作用和随后的直接热处理即形成引起光散射的氮气和小气泡。
12.一种防复制胶片,它由具有许多至少是部份不透明的和透明区域的透明材料的薄膜组成,这些区域被安排得彼此隔开,并且它们的平面被安排在相对于薄膜表面的大约相同的预定位置上,使得从防复制胶片表面上预定的角度来观察时,所说的薄膜基本上是透明的,在不透明和透明区域中至少部份地含有一种经曝光和显影的光敏材料,它是由光敏性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和染料组份以及另外的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形成的,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和染料组分经光的作用和随后的显影处理而形成不透明区域,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经光的作用和后继的直接热处理形成散射光的氮气和小气泡。
13.一种投影胶片、具体地说一种光掩模,它由透明材料的薄膜(1)和经曝光和显影的层(2)组成,后者在薄膜(1)上并含有光敏性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和染料组分,它们经光的作用和后续的显影处理而形成影响投射到材料上的光的吸收或反射的物质,层(2)中另外还含有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它经光的作用和随后的直接热处理即形成引起光散射的氮气和小气泡。
14.一种三维影像,它包括许多层经曝光和显影的光敏材料,其中一层被安排在另一层之上,光敏材料中含有光敏性的第一种重氮化合物(3)和染料组分,它们经光的作用和后继的显影处理而形成一种影响投射到材料上的光的吸收或反射的物质,层(2)中另外还含有第二种重氮化合物(4),它经光的作用和随后的直接热处理即形成引起光散射的氮气和小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福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巴斯福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29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