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电池厂含氨的锌废水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5117015.5 | 申请日: | 1995-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29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寅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寅高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26 |
| 代理公司: | 国防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寿椿 |
| 地址: | 10002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厂 废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化治理干电池厂含氨的锌废水处理方法,属于废水的萃取法处理。
干电池厂一般都使用氯化铵、汞、淀粉、聚丙烯酰胺等物质作充填剂,每日约有10~20吨的废水排放,废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铵及锌,尤其在冲涮配浆池时,含有高浓度的锌及铵盐,废水中的锌形成络合离子。含有这样锌的废水很难处理,废水排放后将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现有的含氨的锌废水处理方法,一般都采用一次性的沉淀锌法处理,可除去其中的90-98%的锌。经过这样处理的废水仍达不到排放要求。如我国专利CN87100157(申请人:清华大学)《含锌谷氨酸发酵废液的脱锌处理》,它采用2-EHPA与含碳数为12-16的饱和碳氢化物组成的溶剂对废液进行萃取,用盐酸做反萃剂进行反萃,反萃后产品溶液返回到谷氨酸锌溶解工序以先消耗其中的酸,然后做为锌盐沉淀剂复用。用本法处理后的萃余液锌离子含量达5毫克/升以下,符合排放水平,从而大大减轻环境污染。但其不足之处:萃取剂为有机磷,萃取时水溶液容易乳化,废水处理成本偏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液-液萃取含氨的锌废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将干电池厂废水中的锌预先沉淀,除去其中90-98%的锌,然后用有机萃取剂以液-液萃取技术萃取废水中剩余的锌,使废水中含锌量小于5ppm,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优点是:1.整个工艺路线设计为全闭路循环式,除最终氢氧化锌和排放水外,生产中间无任何副产物产生,每个环节上都考虑到萃取剂的循环回收,使价格昂贵的催化剂损耗量大大降低,几乎接近到它本身的溶解度8~10pppm。2.采用一级沉淀,再陈化,可以达到90~98%的锌被预先除去,大大减轻萃取器的工作负荷,减少正萃取级数。3.在沉淀氢氧化锌以及用萃取剂萃取锌的同时,铅、镉、汞被共沉淀或被同样萃取出来,使排放水中这些重金属有害元素达到排放指标,一举多得。4.回收的氢氧化锌渣能很容易按常规法精制成锌盐产品,从而补偿或降低处理废水的费用。5.操作运转劳动强度低,使用工人少。6.选用氨水作反萃取剂,盐酸作再生剂,最终排放水中仅为氯化铵,在工厂蒸汽富裕,废水排放量又小时,以氨水中和萃余液,采用多效蒸发器可以回收氯化铵。
本发明的附图有:
图1含氨的锌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含氨的锌废水处理方法由贮液池1、沉淀槽2、离心机3、陈化池4、萃取器5、除油器6和中和池7等组成。将贮液池1中的废水泵入带搅拌的沉淀槽2中,一面搅拌,一面加入氨水溶液,与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渣,直到PH值达到8~10,静止一段时间后,放清液于陈化池4中陈化,沉淀槽2下沉的渣用离心机3分离出,回收的氢氧锌渣按常规法制成锌盐产品。
将陈化清液泵入萃取器5.用有机萃取剂,(C6-C18)混合伯胺:仲醇(C4-C12):溶剂煤油=10~40∶3~20∶40~80。连续进行萃取-氨水(稀)反萃取-盐酸(稀)再生。再生后的萃取剂可反复循环使用。反萃取的氨水返入沉淀槽2,再生用盐酸自行循环。萃余液经除油后,用石灰或石灰石或氨水中和达到PH值7左右,即可排放。回收的油返回到萃取器5中。陈化池4底部的氢氧化锌渣用离心机3分离。
萃取剂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乳化现象,为此必需严格控制进入萃取器5中水溶液清亮,无悬浮颗粒。
萃取器5可选用脉冲萃取塔、萃取箱或离心萃取机。
本含氨的锌废水处理方法操作过程如下:
本发明的含氨的锌废水处理方法是将干电池厂配浆车间中所有的废水经专用下水道集中于贮液池1,用泵将废水泵入5000升带搅拌的沉淀槽2中,一面搅拌,一面加入从萃取器5中反萃取系统9出来的稀氨水溶液,与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渣,不足时补加入新的氨水溶液,直到PH值达到8~10后,停止加入,停止搅拌,让渣自然沉降于沉淀槽2的底部。约3~5小时后将清液放入陈化池4中陈化,使氢氧化锌继续沉析出来。沉淀槽2底部的渣用离心机3分离。滤清液合并于陈化池4中。氢氧化锌渣按常规法进行精制成锌盐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寅高,未经李寅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7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高温燃烧方法
- 下一篇:低NOx集成式锅炉燃烧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