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自行车锁无效
申请号: | 94242912.5 | 申请日: | 199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289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12 |
发明(设计)人: | 华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红星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 |
代理公司: | 华东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骏鸣 |
地址: | 2131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锁,特别是一种防盗自动车锁。
目前,市场上防盗自行车锁种类很多,它们大体都是由锁体、锁梁、连接架等组成,锁体内包括有锁芯、锁孔、锁舌、锁推片和弹簧等,使用时,锁梁插入锁孔推动锁孔片,到位后由锁舌卡住锁梁顶端的锁扣,达到锁车防盗目的。上述防盗自行车锁中与本发明较为接近的一种车锁结构是,采用一个圆柱形的锁梁穿插于一个外形为圆柱体的盖壳中,盖壳通过铆钉安装在连接架的一端上,并由一个扭簧使盖壳带动锁梁与连接架之间可作相对旋转运动,圆柱形锁梁与盖壳之间可作相对直线往复运动。平时开锁时,圆柱形锁梁是垂直于车旁,为避免锁梁在盖壳内上下串动,在圆柱形锁梁上还开有一槽沟,槽沟内装弹簧,弹簧的一端顶于槽沟的一端,另一端被盖壳挡住,这样在开锁时,不但能使锁梁在弹簧的作用下迅速的收回,并在扭簧作用下处于垂直状态,还能避免锁梁在行车时上下串动发出噪音。但这种防盗自行车锁结构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锁梁在插入锁孔进行锁车时不易对准,往往需要双手配合才能实现,所以使用时不方便且费时间,另外,该锁在锁梁上开槽放置弹簧以解决上下串动问题,这就使得位于槽内的弹簧一部分必然外露,一是不美观,二来遇雨天还会有水进入,使弹簧生锈,从而缩短使用寿命,而且锁梁开槽还会减小强度,造成防盗性能减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锁梁快速对准锁孔,行车时锁梁不会上下串动且结构简单、美观方便的防盗自行车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措施是这样的,它仍然是以上述结构为基础,即由锁体、锁梁、锁梁壳和连接架组成,锁体内包括有锁芯、锁孔、锁舌、锁推片和弹簧,锁梁穿插于锁梁上,且它们之间为滑动副连接,锁梁壳通过一扭簧与连接架的一端构成旋转副连接,锁体固定于连接架的另一端,其结构特点是,在锁体的锁孔上方装有一锁梁定位块,它既可是独立件,也可与连接架连为一体,定位块的下边缘与锁孔孔缘对齐;锁梁壳内且在锁梁上套有一个弹簧,弹簧的一端挡在锁梁上,另一端挡在锁梁壳上。整个弹簧是封闭在锁梁壳内。上锁时,只要把锁梁旋转至定位块,推锁梁至锁孔内,听到锁舌弹出声音,锁舌卡住锁梁顶端的锁扣,即完成了上锁过程。开锁时,钥匙插入锁芯顺时旋转,通过凸轮原理将锁舌脱离锁梁的锁扣,则锁梁就会在弹簧和扭簧的双重作用下,迅速地作直线退回和旋转运动,直至锁梁垂直于车旁。与此同时锁孔内的锁推片在弹簧作用下顶往锁舌,以确保下次上锁时锁梁的顺利插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的优点是:(1)上锁时,由于有定位块,能单手迅速的将锁梁插入锁孔中,准确方便,省时省力;(2)锁梁上套有起缓冲作用的弹簧,在行车时特别是遇路面不平时,不会出现上下串动而引起噪音;(3)套于锁梁上的弹簧被全部封闭在锁梁壳内,因此工作条件较好,使用寿命长;(4)改变了现有在锁梁上开槽加弹簧带来的不足,使锁梁强度提高,防盗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盗自行车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由附图可见,防盗自行车锁是由锁体1、锁梁2、、锁梁壳3、连接架4、定位块5组成,锁体1内包括有锁芯6、锁孔7、锁舌8,锁推片9和弹簧10、11,锁体1的内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定位块5与连接架4连为一体,位于锁孔7的上部,并与锁孔7的孔缘对齐,锁梁2为长12mm、直径为10mm的圆柱棒,锁梁2的锁头端沿周向开有宽4mm、深2mm的槽沟作为锁扣,另一端加有一个可拆卸的2mm宽的凸台,锁梁壳3的外形为42×16mm长方体,壳厚1.5mm,锁梁2从锁梁壳3穿出,在锁梁壳3内且在锁梁2上套有一个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被挡在锁梁壳3上,另一端被挡在锁梁2上设置的挡圈14上,挡圈14的位置设在锁梁2的上端,挡圈14至锁梁2下端即锁头的距离应是使上锁时,锁梁2的锁头正好位于锁孔7前,并被定位块5挡住。上述锁体1罩壳、锁梁2、锁梁壳3、连接架4、定位块5均由A3或45#钢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红星,未经华红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2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