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移动式隔音墙无效
申请号: | 94209114.0 | 申请日: | 199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9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贵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1/8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华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移动式 隔音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运用共振吸音膜所构成之长方形吸音构造体及透明吸音构造体并且在外框体上端安装一圆筒状之吸音筒之吸音结构体。
过去传统隔音墙所运用之吸音板其材质不外乎玻璃纤维、矿纤岩棉、铝质纤维等多孔材料,现就此三种材质所构成之吸音板作一比较说明如下:
1.玻璃纤维:价格虽较便宜,但其在潮湿环境使用时会吸收空气中之水份,长期使用后,纤维中之含水量会使吸音效果大幅度降低,同时这种纤维易被风化脆裂成空气中之浮尘,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2.矿纤岩棉:一般采用石棉居多,但这种纤维其防潮性比玻璃纤维更差,吸收空气中之水份后,会更大幅度降低吸音效果,同时这种纤维亦易风化脆裂。
3.铝质纤维:其虽可解决水份与浮尘问题,但价格高昂,一般均在特殊场合使用,无法被普遍使用。
此外,过去传统式隔音墙仅采用直立墙壁式,此种隔音墙对最主要之绕射音的防止,仅是让声音路径变长而已,而市面上另有一种移动式隔音墙,虽与本实用新型极为相似,均采用共振吸音膜与吸音筒结构体来处理噪音隔绝或吸收之问题,但遇到地面不平整时,吸音及隔音效果明显降低,同时各部分框材结构体采用金属材质又未考虑金属类材料为音波之良导体,无法有效隔绝音波之溢泄问题,更是降低使用效果。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隔阻音波传输之多层式中空塑胶框材及地面不平整时之转盘遮音结构体;并具有使二移动式隔音墙之间可作快速连结之拼接配件的隔音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用共振吸音膜所构成之长方形吸音构造体及透明吸音构造体并且在外框体上端安装一圆筒状之吸音筒之吸音结构体。其特点在于运用了声学高度吸音及隔音技术,以简单之蜂巢板及共振式吸音塑胶薄膜和吸音筒之组合结构,让噪音大量消失之吸音构造。不仅具有极高之吸音率,同时亦可藉上端吸音筒口径尺寸之变化,提高吸音及隔音之性能,使各种不同噪音场合下均能发挥最有效之隔音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个吸音结构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长方吸音体、中下方吸音体、上长方吸音体结构之剖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音筒之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透明长方吸音体之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91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臭止水人孔盖
- 下一篇:可变换刷头角度的组合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