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电子门铃无效
| 申请号: | 94205601.9 | 申请日: | 1994-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557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16 |
| 发明(设计)人: | 牛泽群;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泽群 |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东城区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仰贤 |
| 地址: | 1007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电子 门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家用电器——智能型电子门铃。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及各种资料和专利文献上介绍的电子门铃五花八门,但其功能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如采用音乐集成卡来美化铃声的音质和音色;采用触模式、声控式或振动式等开关;增加反馈显示功能,根据主人开启开关来显示或“唱出”:“欢迎光临”或“主人不在”等声音;采用氖管式、电容式、光电式的记忆功能,外出的主人回家后就可以知道有没有人来过,什么时候来的等。现有的门铃还可能具有上述两种以上的功能。
但是,不管哪种现有的门铃都有这样的普遍性缺点,即主人听到门铃声以后,要么直接开门接待,这样就缺少安全性,要么隔门询问,由于屋内可能看电视、有音响或谈话等的影响,隔门不易听清楚,既浪费时间,又增加麻顶,同时还可能打扰邻居不得安宁。
为克服现有门铃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有这样一种功能的电子门铃,主人听到门铃声就知道是家人(或熟客)还是陌生人或很少来访的客人;在家人、熟客及应约来访的人当中,主人还能知道按门铃的是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按钮(键)对应发出不同音调的门铃。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部分基本与现有普通门铃一样,也是由按钮开关、电线、带振荡器和音频放大器还有扬声器的门铃盒三部分组成;与现有门铃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就是按钮部分。现有门铃只是单一的按钮开关,即构成单一的开关电路;而本实用新型则是由几个按钮组成的多按钮开关,开关电路是“或门”电路(见图3),每个按钮Ki及及对应阻值的电阻ri并联相接。
多按钮开关对应发出不同音调,是通过如图1所示的方框图来实现的。自激振荡器(3)、音频放大器(4)和扬声器(5)是现有门铃所具有的,颤音发生器(2)也是现有一些高档门铃所具有的,但它们与多按钮开关(1)组合起来,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依次按下不同的按钮Ki,也就依次用不同阻值ri的电阻接通门铃电路,并以此依次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从而使门铃依次发出了不同音调的声音。
根据需要和产品的不同档次,可制成4个按钮或8个按钮等不同型号的系列产品。按钮开关的具体外开有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方形等。图2给出了4个按钮和8个按钮开关的外形结构。至于每一个按钮的内部构造、开断方式、弹簧或弹性钢片等,可与现有门铃或通用按键开关完全相同。
多按钮开关电路上的电阻阻值ri可根据需要确定,只要在ri之间有一定差别,就可使对应发出的声音有明显的差别;如果调整ri,还可使门铃发出不同唱名的声音(见实施例)。为使音质好听,还可以采用多谐振荡器,这实际就构成了音阶发生器,可奏出简单的音乐,如加上颤音发生器则更悦耳,可以隔门奏出优美的音乐来。
按照上述工作原理和方法,本实用新型给出一种典型产品的电路,具有简便、实用、成本低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门铃电路如图4所示。
BG1和BG2构成的自激振荡器作为音阶发生器;BG3构成音频放大器。振荡器输出含有丰富谐波分量的方波,所以音质柔和动听。电路中各电阻和电容器的数值已在图4中标出。用串联成电压6V的电池作电源,采用电阻8欧姆Ω的扬声器。每个按钮的电阻阻值分别是r1=44.6kΩ,r2=38.6kΩ,r3=33.3kΩ,r4=30.9kΩ,r5=26.4kΩ,r6=22.5kΩ,r7=18.9kΩ,r8=17.3kΩ。
依次按下8个按钮K1~8,会产生不同的对应振荡频率,扬声器就分别发出不同的音调。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新颖之处,是以多按钮发出多种音调的声音来代替现有电子门铃单按钮发出的单一声音或音乐卡发出的音乐。在这种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按钮数目的设置、外形结构、内部构造、振荡器的选择和颤音发生器的采用等,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按本实用新型制造的智能型电子门铃,能够由客人选择按下不同的按钮和不同的次数,从而使屋内发出不同音调的间歇的声音,实现“智能型”的功能。使用这种门铃所能达到的主要效果如下:
1.方便快捷 家人和熟客可选定自己的一种按铃方式;对约定来访的客人,可是先约定一种按铃方式,铃响后,主人立即知道是谁,就直接去开门,节约了时间,省去了询问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泽群,未经牛泽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5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