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燃料家用灶无效
申请号: | 94200861.8 | 申请日: | 199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5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教平;胡卫国;胡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5/02 | 分类号: | F24C5/02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016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燃料 家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由燃烧室、绝热套及燃料贮存箱组合为一体的液体燃料家用灶,是对现有的以甲醇为燃料或以甲醇为燃料主成份的液体燃料家用灶结构的一种改进。
甲醇是举世公认的清洁燃料之一,被称作“绿色能源”。但和其它一切液体燃料一样,甲醇需经充分气化后才能完全燃烧。现有的液体燃料家用灶普遍采用对油箱打气加压,或在灶具工作过程中利用热传导使油箱中一部分液体燃料气化,从而使油箱自动增压的方法,来解决甲醇充分气化的问题,这就使得灶具中的液体燃料贮存、输出系统成为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从而导致油箱、输油管和阀门易泄漏、操作不方便、使用不安全以及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维修困难等一系列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体燃料家用灶的新构造,该灶具既不需要加压打气,也不需要预热增压,从而使灶具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由燃烧室、绝热套及燃料贮存箱组合为一体的液体燃料家用灶,其燃烧室由燃料气化槽、布气筒和隔气筒三个基本部件构成,燃料气化槽为钢质环形浅槽,布气筒为下端垂直敞开,上端向内收拢,侧壁匀布小孔的金属筒,隔气筒为上、下端均敞开的金属圆筒,布气筒和隔气筒的下端分别插接在燃料气化槽的内沿和外沿上;燃料贮存箱为环状箱体,环置于燃烧室周围;在燃烧室和燃料贮存箱中间设置绝热套,将燃料贮存箱与燃烧室隔开;燃料输出管为纯铝或铝合金管,其一端通过针状阀与燃料贮存箱相连通,另一端匀布小孔并弯成圆环状,固定在燃料气化槽中。燃料气化槽的正下方约1~2cm处,固定一个承溢盘。布气筒侧壁上小孔的孔径最好为1~3mm,最佳开孔率为平均每平方厘米筒侧壁开孔1~3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液体燃料灶具相比,其显著的优点在于:
(1)由于整个灶具系统中无任何压力容器,降低了该类灶具的工艺设计及加工制作的技术难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由于整个灶具系统中无任何压力容器,改善了该类灶具的使用安全性,消除了液体燃料灶具由于燃料喷射性泄露及燃料箱爆炸而造成人身伤亡的事故隐患。
(3)由于整个灶具系统中无任何压力容器,使其整体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给灶具的使用和维修带来方便。
(4)由于本实用新型对灶具的燃烧室采取了有效的保温绝热技术措施,提高了灶具的热效率。
(5)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现了液体燃料在位差作用下的自流以及在常压下的分级气化,有效地避免了现有的液体燃料灶具所有的积碳、回火及火焰脉冲等缺点。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积极效果是灶具结构紧凑,零部件数量少,加工组装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为液体燃料家用灶的侧视一半剖面图。
图2为液体燃料家用灶的俯视一半剖面图。
图中,1,燃烧室
2,燃料气化槽
3,布气筒
4,隔气筒
5,燃料贮存箱
6,绝热套
7,燃料输出管
8,针状阀
9,承溢盘
10,绝热套定位片
11,灶具结构支撑架
12,锅架
本灶具的燃烧室1由燃料气化槽2、布气筒3和隔气筒4三个基本部件构成,其燃料气化槽2为钢质环形浅槽,布气筒3为一下端垂直敞开,上端向内收拢,侧壁匀布小孔的金属筒,隔气筒4为上、下端均敞开的金属圆筒,布气筒3和隔气筒4的下端分别插接在燃料气化槽2的内沿和外沿上;燃料贮存箱5为一环状箱体,环置于燃烧室1周围;在燃烧室1和燃料贮存箱5中间设置绝热套6,将燃料贮存箱5与燃烧室1隔开;燃料输出管7为一纯铝或铝合金管,其一端通过针状阀8与燃料贮存箱5相连通,另一端匀布小孔并弯成圆环状,固定在燃料气化槽2中;燃料气化槽2的正下方约1~2cm处固定一个承溢盘9;绝热套的外壁上设三至四个定位片10,以此固定绝热套6与燃料贮存箱5的相对位置;在灶具的底部设置结构支撑架11;在灶具上面摆放锅架12。根据需要,还可在气化槽2中安装电子自动点火探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未经河北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08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截面轧机前立辊机构
- 下一篇:高压锅密封圈延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