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附避孕器无效
申请号: | 93234821.1 | 申请日: | 199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7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06 |
发明(设计)人: | 常业恬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药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6/06 | 分类号: | A61F6/06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杨中元 |
地址: | 41001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避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女性用避孕器具,具体是指性交后能吸附精液的避孕器。
避孕是一种不防碍正常性生活与身体健康,根据夫妇双方的意愿暂时阻止受孕的科学方法,是计划生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正常妊娠是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相结合成孕卵,经过3-5天到达子宫腔内着床、生长、发育的过程。使用药物、器具或手术阻止上述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均能达到避孕的目的。当然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绝育,如男性输精管结扎或女性输卵管结扎手术或输卵管栓塞等,达到永不孕的目的,此法只能在一定适应范围内使用,如已生育过,小孩又健在的人;药物避孕有口服、注射避孕药及外用避孕药;口服或注射避孕药有女用和男用两种,女用避孕药多为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男用避孕药有棉酚等,由于这些药都可产生内分泌失调的付作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只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避孕药有避孕药膏和避孕药膜等,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但对阴道的刺激较大。
器具避孕是利用器具不使精液泄入阴道或阻止泄入阴道的精子进入子宫颈或防碍受精、着床而实现避孕。女用的有宫内节育器和子宫帽,男用的有阴茎套等。器具避孕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避孕方法,但宫内节育器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子宫帽有脱落的可能,阴茎套有隔膜感等缺点,减弱男女性交的快感。1992年12月23日中国专利文献公告的“性交后注液排吸精虫避孕器”(专利申请号92218186.1)则优于上述各种方法,但由于准备工作太繁琐,性交后注液场面太狼狈,难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价格便宜、避孕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影响性生活、便于推广的避孕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在吸附性强的圆柱形软塞中裹一根棒形芯柱。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面图。
上述图中,1-软塞, 2-芯柱, 3-柱翅, 4-吸水纸, 5-胶气囊, 6-稀网纱布, 7-柱芯孔道, 8-柱芯侧孔。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软塞(1)和芯柱(2)组成,软塞(1)用脱脂棉类吸水材料制成圆柱型,其长度、直径与阴道相适应,其长度为7-12厘米、直径为1-2厘米,在软塞(1)一顶端呈圆弧状,在软塞(1)另一端面中心沿中心轴向插一塑料棒芯柱(2),并与脱脂棉软塞(1)粘接,经特殊处理,将杀精子药物粘附在脱脂棉软塞(1)上,然后用气体消毒剂灭菌消毒,用透明塑料膜包装备用。
使用时,只需在性交结束后,手持芯柱(2),将本实用新型一圆弧端轻轻塞向阴道再缓慢地围绕宫颈旋转一圈,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留置阴道内2-5分钟,再慢慢移出阴道口。
实施例2:
参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为了节约脱脂棉,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芯柱(2)外层先裹吸水纸(4),再在其上裹一层脱脂棉软塞(1),并在塑料棒芯柱(2)下部制有树枝状的柱翅(3),可防软塞(1)与芯柱(2)脱落。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参见图5、图6,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棒芯柱(2)可制成有柱芯孔道(7)的空心棒,芯柱(2)在软塞(1)裹住的部位周围有7-10排与柱芯孔道(7)相通的柱芯侧孔(8),在脱脂棉软塞(1)外部裹一层稀网纱布(6),在芯柱(2)外端部用一可自动复位的胶气囊(5)口与之相接,用手压迫胶气囊(5)时,内部空气可沿柱芯孔道(7)向各排柱芯侧孔(8)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胶气囊(5)压扁,空气被排出,再缓缓将软塞(1)塞向阴道,松开手,使胶气囊(5)复原,此时本实用新型呈负压,将阴道内的精液全部吸附在脱脂棉的软塞(1)中,在阴道内留置2-5分钟后,慢慢移出阴道口。
本实用新型除用于避孕外,只要在软塞(1)上粘附某些特别药物,还可治疗某些妇科疾病,如阴道滴虫、阴道霉菌及预防性病传播。还能在妇女月经期间将无药物的本实用新型塞入阴道,吸足经血后及时更换、可减少经期妇女的烦恼。
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可靠、不影响性生活,用途广泛,因此易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药技术开发公司,未经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药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4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