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盗用电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28088.9 | 申请日: | 1993-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6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16 |
发明(设计)人: | 柳博亮;赵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博亮;赵永刚 |
主分类号: | H04M1/00 | 分类号: | H04M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1001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盗用 电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盗用电话装置。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电话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然而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人,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合法地安装电话,而是采用非法手段,私自在别人的电话线上并接电话机(即非法分机),盗用他人的电话,使合法的电话用户蒙受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盗用电话的装置,它能阻止非法分机工作。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任何一部话机在正常工作时,都是由电话交换机提供电源的,包括电话机的送话电源和按键式话机内电子电路的工作电源。平时,在电话线间有一直流电压,若接在电话线上的电话机没有摘起时,此电压约为48-60V(取决于电话交换机种类)。当有人摘起电话机时,此电压约为10-16V,当有人拨号时,拨出的电话号码可以有两种方式送到电话交换机,即脉冲信号或双音频信号,完成与所拨出号码的电话机相连接。如果能够识别出接在电话线上的非法电话机和合法电话机,并限制非法话机拨出的电话号码,即达到了防止盗用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总思路是:它采用线路电压与电流检测方法识别非法电话机与合法电话机,当非法电话机摘机时,本实用新型送出低阻环路(近似短路),一方面限制拨号盘式话机发出的号码脉冲,另一方面降低电话线上的馈电电压,使按键式电话机得不到足够的工作电压,无法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话交换机提供的电源,它是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1)、摘机检测电路;(2)、振荡电路;(3)、电源控制开关;(4)、低阻环路开关;(5)、合法话机识别电路。
(1)、摘机检测电路的组成:R1和R2组成的分压器,其输入端接三极管T1的基极,在T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接电容C1。
(2)、电源控制开关电路的组成: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R4接在T3的基极,T1的集电极接T2的基极。
(3)、振荡电路:T4的发射极接T5的基极,T3的集电极依次通过R7、D3、继电器J的接点2/1和充电电容C2并联后,通过R8接在T4的基极,继电器J接在T5的集电极上。
(4)、低阻环路开关电路:由继电器J的5/6接点、四个二极管D5-D8串联组成,接在电话外线的两端。
(5)、合法话机识别电路:选用光耦OPT1,它的输出端接在T2T2的基极上,因此它和摘机检测电路构成与逻辑,OPT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在继电器的5接点上,其负极接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端。
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是:将外线(电源线L1、L2)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端,将合法电话机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端上。当接在电话线上的任何一台话机不摘机,外线间的电压为48-60V,此时,T1导通,T2、T3截止。本实用新型不工作。
当电话线上的话机摘机后,外线间电压为20V以下,T1截止止,如果是合法话机摘机时,OPT1导通,此时T2、T3截止,本实用新型不工作。如果是非法话机摘机时,OPT1不导通,T2、T2导通,电话线上的电压通过T3-R7-D3-继电器J的2/1接点,加在C2的两端,对C2快速充电,并使T4、T5导通,继电器J动作,切断了对C2的充电回路,同时,经L1-继电器的5/6接点-D5-D6-D7-D8-L2构成低阻环路,使L1-L2之间的电压降在D5-D8上,约为3.5V以下,使非法电话无法工作,当C2的放电电流降低,继电器J释放,如果此时非法电话仍未放机,C2迅速充电,J再次动作,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非法话机放下,T1导通,T2、T3截止,T4、T5截止,继电器不动作,电路恢复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出现,它能阻止非法话机工作,进而自动拆除,使合法话机用户免遭经济损失,解除合法话机用户的烦恼,有利于整顿电信秩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话交换机提供的电源,它是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1)、摘机检测电路;(2)、振荡电路;(3)、电源控制开关;(4)、低阻环路开关;(5)、合法话机识别电路。
(1)、摘机检测电路的组成:它是由R1和R2组成的分压器,其输入端接三极管T1的基极,在T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接电容C1。
(2)、电源控制开关电路的组成: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R4接在T3的基极,T1的集电极接T2的基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博亮;赵永刚,未经柳博亮;赵永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8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陆置型浮油扫集系统的收集器
- 下一篇:多点夹持牵引式石英玻璃拉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