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路低热电势转换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3227327.0 | 申请日: | 199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发明(设计)人: | 尹安学;王文斌;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116012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热 电势 转换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元件,具体地说是提供一种接触热电势低的多路转换开关。
多路转换开关又称多路扫描器,主要用于各种信号采集,由计算机或手动(按键)控制各单件开关动作(吸合),即由微机通过接口或手动给多路开关某一开关的继电器线圈供电,让其吸合,实现对应信号采集(输入),由输出端送入处理系统,如数字电表或A/D转换器等。但一般的多路开关,因其接触电势和重复性不能满足要求,对于精密测量,特别是对弱信号测量根本无法使用,也有的多路转换开关是靠电机拖动各单件开关动作,不但其结构复杂,质量也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接触热电势低的多路转换开关,其精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控制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多路转换开关的单元开关结构是采用继电器驱动附加触头进行切换,其电路原理与普通继电器相同,即由带铁芯的线圈组成电磁铁,当线圈通电后铁芯吸引铁板带动弹性触头,使与相应触头连接的电路闭合(导通)。切断线圈电源后,靠触头弹性(或弹簧作用),使其离合(切断)。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继电器固定铁板的绝缘板上装有一对相互平行的双铜片做成的一对触头,在相应触头下边的绝缘板上安装一对铜板接头组成,同时控制两路的开关继电器,且触头与铜板接头的接触面积大,即大面积触头(与普通同类继电器触头面积相比,其面积大于2~10倍)。设计这种大面积触头,提高了信号采集的可靠性。同时为减少接触电阻,开关触头、铜板接头和相应接线片均采用无氧铜板制成,并且各部组件组装在油箱内(油浸),确保使用的稳定性。附图1、2是可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多路转换开关单元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给予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1为多路转换开关单元结构正视图,附图2为其侧视图。图中:1、底基座;2、绝缘板;3、限位调节螺钉;4、输入接线片;5、平行双触头;6、输出接线片和接头;7、下绝缘块;8、驱动线圈;9、复位弹簧。由附图1、2,本实用新型多路转换开关单元是一类继电器结构,带有软铁芯的驱动线圈8安装固定在底基座1上,绝缘板2上安装有一与铁芯相应铁板,并相互绝缘平行安装一对触头5,触头5一端分别与一对输入接线片4相接,相应触头5下的绝缘块7上固定一对输出接线片和接头6,在绝缘板2上端安装一复位弹簧9。当驱动线圈8未通电时,由于复位弹簧9的弹性作用使触头5与接头6相离,即开关断开位置。当线圈8通电时,铁芯吸引绝缘板2上的铁板带动触头5与接头6闭合。限位调节螺钉7是为调整触头5位置而设备的。多路开关单元中的两个输入接线片分别与被测对象正、负端相联,输出接线片6分别联到处理系统,如数字电压表或A/D转换系统上。线圈8的一端与其它多路开关单元的线圈一端共同接在直流电源的一端上,而线圈的另一端通过控制元件(自控或手控)接到直流电流的另一端。上述开关中所有接线片、触头、接点都是由导电性良好的无氧铜片制成。由附图1、2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特征在于其触头5为一对较宽的铜板,它与接头6相接触处有一较大的面积,即为大面积触头。
上述开关单元根据需要可设置多组,即为多路转换开关,多路开关线路接法如附图3所示。各单元开关线圈8一端与直流低压电源正(或负)端公用,另一端经控制系统分别与负(或正)端相联,二极管D是为防止吸合抖动和过流,触头的输入端接自各测量通道,输出端接自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多路转换开关,由于接线片、触头、接头等电路部分都采用导电良好的无氧铜为材料制成,且触头和接头面积大,所以接触电阻很小,同时将整个开关各部组件组装在油箱内(油浸),信号采集可靠性好,开闭动作灵活。经测试接触电势可小于0.2微伏,热电势漂移可小于0.1微伏/时。此外,由于该开关结构简单、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7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