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耕锄无效
申请号: | 93219101.0 | 申请日: | 199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9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20 |
发明(设计)人: | 盛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春 |
主分类号: | A01B1/10 | 分类号: | A01B1/10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6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农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手动中耕器。
在农作物成长期内,要对土壤进行中耕,以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现象,使土壤保墒。传统中耕器是锄,即在手柄前端的锄架上连接有半月形锄铲,用锄铲松土。由于这种锄铲的刃较长,使用时其与土壤的接触面较大,用起来费力。尤其是在土质较硬或其中硬杂物较多的土地上使用时,费力程度明显增加,而且使工效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方便省力地进行中耕操作的手动农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考虑到现有锄头使用的弊端,将锄铲变成钩齿,即制成一种类似钉耙的工具。由于钩齿与地表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增大,故可适宜于硬土地或硬杂物多的土壤的中耕。但由于在作物生长期内,还同时生长有许多杂草。单纯用钩齿几乎不能除去杂草,而再用手拔或另外用锄头铲除均显费工费力。为此在改变的中耕器上还保留锄铲结构,从而制成一种在手柄前端的锄架上有钩齿和锄铲结构的中耕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锄架2为铁制造型,手柄1的顶端套在锄架的尾孔上。锄架2前部整体连接有四根钩齿3,锄铲4在锄架2的中部细柄上连接,钩齿3和锄铲4均在锄架2的下方,钩齿基本与手柄1呈90°夹角,锄铲与手柄基本呈30°夹角,这样即可保证两种部件在操作时互不影响。
为避免钩齿与锄铲的相互干扰,还可将钩齿3和锄铲4分别设置在锄架2的上下方,其结构如图2所示。这样在不同操作时,只要转动一下手柄即可。此时锄铲4既可连接在锄架2的细柄上,也可直接连接在锄架前端。图2中锄架2为两个相交管状体,一个套接手柄1,另一个在管体上连接钩齿3和锄铲4。
本实用新型因钩齿尖利,可比现用锄头更易锛入土壤,将土层划破、土块划碎,并可深划松土,还同时平整土地,附带的锄铲可实施除草操作。这样整体使用,达到了方便省力,提高工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春,未经盛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9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