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7208.3 | 申请日: | 199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16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正奎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05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红外传感和摇振传感实现旋转全方位感测的多功能传感器。
现有技术的红外传感器存在报警范围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不足,例如,常规被动红外传感有视角限制,而且不具备感测传感器本身受到位移或受振动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红外传感器视角有限以及不具备自我感测能力不足的多功能红外传感器,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红外传感器不仅视角大而且具备可感测传感器本身受到位移或受振动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个多功能红外传感器包括底座1、置于底座1上的竖筒2,装在竖筒2顶部的轴承3,通过轴承3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竖筒2上方的旋转头4,置于所述旋转头4上方用于驱动其旋转的电动机5,所述旋转头4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开放的一端设有防护层6以及设置在防护层6内侧的光学凸透镜7,在所述旋转头4中所述光学凸透镜7的焦点位置设有一反射镜8,所述竖筒2设有一可接收来自所述反射镜8反射红外线的热释电红外感应模块9;所述底座1为一不透光封闭矩形箱,在该箱内的底面中央位置设有红外发光管10,而该箱内顶面内壁与所述红外发光管10相对位置上设有红外接收管11,在该箱内靠顶面较近位置设有一个其通孔位置与所述红外发光管10和接收管11成一直线的光通窗12,该光通窗12除了通孔外的其它部分可阻隔红外光通过;在所述光通窗12与置有红外发光管10的底面之间还设有凹面朝上的中心有通孔的由可阻隔红外光的材料制成的球面光窗13以及与球面光窗13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带轨道槽的镀膜塑料层14,所述球面光窗13的圆心位置设有一光通孔,所述镀膜塑料层14上加工有其中心位于所述光通孔的活动槽,在所述球面光窗13及镀膜塑料层14上还放置一个可自由运动的直径大于所述光通孔的摇振钢球15。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竖筒2的内壁四周设有反射层16。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塑料层14上的轨道槽可以是一直线分布,也可以是S形曲线分布。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红外传感器,可以通过旋转电机5驱动旋转头4全方位360°旋转从而大大扩展了传感范围,同时由于设有设在底座内的红外摇振传感,增加了传感器对自身位移或振动感知的功能。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传感器底座1中镀膜塑料层14与摇振钢球15的一种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传感器底座1中镀膜塑料层14与摇振钢球15的另一种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2和图3中沿活动轨道在中心点方向直线取得的剖视图;以及
图5是图2和图3中沿垂直于活动轨道在中心点方向的直线取得的剖视图。
参见图1,由于电动机5驱动旋转头4作360°全方位旋转,任何角度的红外信号(例如人体入侵)可通过透镜7经过反射镜8为热释电红外应模块9所接收,由该模块9提供传感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由于以动代静,克服了现有技术传感器视角受限的不足。又由于在传感器底座1内设置了摇振传感,即在传感器未位移或摇振时红外发光管10所发红外光通过球面光窗12的通孔时正好被钢球15所遮而令红外接收管11无信号输出,当传感器本身位移或摇振时,处在球面光窗13及塑料层14通孔上的钢球15沿塑料层14上轨迹而偏离通孔,使红外发光管10所发红外光为红外接收管11所接收,形成该传感器的第二输出信号。
图2和图3分别为镀膜塑料层14上两种活动轨道,该轨道长度中心位置为一与球形光窗13通孔相对的通孔。
如图4、5所示,正常情况下钢球15枕于镀膜塑料层的槽上而不与通光孔接触以防止钢球部分贯入通光孔形成相贯线,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在未受位移或摇振时钢球挡住了通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正奎,未经梁正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72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