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隔热锅无效
申请号: | 93210143.7 | 申请日: | 199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何嘉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嘉佑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36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台湾省嘉义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隔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具,尤其指以电为能源的电热烹调锅。
目前,常见的电热锅在烹调过程中,由于电热片直接接触在大气中,没有良好的热绝缘,或以耐热棉为隔绝层,断热效果又差,因此,在烹调过程中需耗费较多的能源,造成能源的浪费,此外,在烹调时的热传导,会使外锅壁成高热状态,使人手无法触摸,甚至烫伤手。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隔热锅,烹煮时仅对内锅体加热,而且外锅壁不会出现高热,同时锅具加热后的残温能保持较长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外壳和外壳相配合的中壳,且外壳和中壳之间设有温度控制构件、控制开关、插座孔、柱管及温度控制杆,其中中壳直接连接一内壳,中壳和内壳之间形成中空室,而且内壳底部设有容纳加热体和耐热橡胶的下凸出容室,在内壳顶部设置具有中空室的盖,并且盖外壁设有与内壳间密封的防漏胶圈。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节省能源、锅具外壁触摸不烫手,锅具的余热能保持较长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平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的剖面图。
本实施例以外壳1与中壳密封配合,且以中壳2底部设有座21、以供螺栓11由外壳1底部旋合,在中壳2和外壳1之间设置温度控制构件12及控制开关13,并以一插座孔14供电源线插接,电源线则经由柱管15引入至加热体31。
中壳2是由底部设置座21,以便与螺栓11连接,顶部设置手把22,使整个锅具易于手持,该中壳2是由金属材质制成,且顶部继续弯折形成一内壳3,此金属材质的中的内壳3和中壳2的封闭内面镀有一层铜合金层,形成具有较好的反射热辐射,且在该封闭内面的空间抽成真空,中壳2的底部焊接一抽气口23,中壳2内还设置吸气剂24,使真空度较为明显地提高,又中壳2底部以一螺孔连接柱管15的外螺纹(形成密封地结合),且柱管15顶部伸入内壳3内。
内壳3是由底部设置一凸出容室,放置耐热橡胶32和加热体31,加热体31可由柱管15引入的电源线供给电源,产生热能,使内壳3发热,且以一温度控制杆33顶接在内壳3底部,预知和控制温度,内壳3顶部凹设一环唇34,供盖4的盖合。
盖4是配合在内壳3顶部环唇34内,该盖4外壁有一防漏胶圈41,使盖4与内壳3配合时处于密封状态,在盖4内中空空间是真空室42,该真空室42的壁也镀有铜合金层,并在真空室42内设置吸气剂43,又盖4顶部连接易于手持的柄44,且设一阀孔45,使内壳3内产生过大的压力时,可推动钢珠46,将压力由阀孔45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包括外套锅和内煮锅的锅,内煮锅是由一锅体和锅盖组成,锅体本身为中空的环体,在两侧各成一缺槽,缺槽两侧各有一卡槽,而卡槽间为一卡缘,且卡缘的高度较卡槽的底限为高,可将内煮锅置于外套锅的锅体内,并使手把位于缺槽处,便使内煮锅与外套锅衔接一体,因外套锅的高度较内煮锅的高度长,故可使内煮锅加热时集中火力,并盖上锅盖,可达到保温效果。由于内壳3以真空方式隔绝,加热体对内壳的加热,不会使热传导至不必要的构件,即不会浪费能源,而且整个锅具的外壁也不会有触摸烫伤的问题,同时,烹调后的余热也处在良好的密封体内,能达到较长时的保温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嘉佑,未经何嘉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0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碎内胆多功能保温水壶
- 下一篇:拆卸式锁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