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揉筒静态式茶叶揉捻机无效
申请号: | 93209569.0 | 申请日: | 199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2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裘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裘伟豪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态 茶叶 揉捻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破坏”叶细胞使茶叶卷曲成条的茶叶初加工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茶叶揉捻机。
目前,我国生产的茶叶揉捻机大多是揉筒、揉盘式的,简称盘式揉捻机。它以曲柄带动框架,使固定在框架上的揉筒在揉盘上作运动轨迹为圆的平动,以此来达到茶叶细胞适度“破坏”,并使茶叶外形曲卷成条。但此种机械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由于揉筒,揉盘上下之间有间隙,当揉筒在揉盘上平动时,不时有茶叶从间隙处跑出,所谓产生“跑茶”现象,由此导致碎茶增加。同时,操作人员在处理跑茶时,经常发生伤指、断指安全事故。另外,揉筒转速不能提高,造成生产效率较低,使揉捻成为整条茶叶生产线的“瓶颈”。此外,机器占地面积大,耗材多,加工费时。
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揉筒固定不动的,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茶叶揉捻机。
本揉捻机包括,底座、揉筒、揉盖、传动机构、加压机构、出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揉筒、揉筒下的揉板均固定在底座上,而揉筒内装有传动机构带动回转的揉叶机构。这样的茶叶揉捻机,一改以往以揉筒移动揉捻茶叶为揉筒内的揉叶机构回转来揉捻茶叶。此种揉捻机杜绝了“跑茶”现象。并因揉叶机构回转部分的转速由传动机构调节可以加快,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克服了目前盘式茶叶揉捻机存在的一些缺陷。
揉叶机构可由揉叶器、传动机构带动的转轴、固定在揉板上的转轴支座和揉心组成。而揉叶器可由若干块导叶面板组成。这样的揉叶机构,当揉叶器在揉筒内回转时,就能使茶叶在揉筒中搓揉、翻滚。揉筒上方设置与揉盖相连接的加压机构之支座——揉筒顶盖。这使加压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出茶机构中的出茶门设在揉板的一侧。出茶门在揉捻过程中闭合。揉捻加工完成后,可打开出茶门,通过揉叶器回转推动,将揉捻成卷条的茶叶迅速排出揉筒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局部剖视);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局部剖视)。
图中另部件编号:揉筒顶盖(1)、丝杆(2)、揉盖(3)、揉筒(4)、揉叶器(5)、棱骨(6.8)、转轴(7)、揉板(9)、链轮(10.12)、链条(11)、变速带轮(13.14)、蜗轮减速箱(15)、底座(16)电动机(17)、茶斗(18)、出茶门(19)、门轴(20)、转轴支座(21)、手轮(22)、活节螺栓(23)、捏手(24)、揉心(25)、三角胶带(26)、手把(27)、盖托(28)。
下面依照附图交待实施例。拧动手轮(22),使丝杆(2),将揉盖(3)拧至上端。再将揉盖和揉筒顶盖(1)打开靠在盖托(28)上,然后从揉筒(4)上方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筒内,盖上揉筒顶盖。通过捏手(24)、活节螺栓(23)将揉筒顶盖固定在揉筒上方。操作手轮,使丝杆带动揉盖(3)上下,给茶叶施加适当压力。然后开动电动机(17)通过传动机构——变速带轮(13.14)、三角胶带(26),蜗轮减速箱(15),链轮(10.12)、链条(11),使转轴支座(21)上的转轴(7)转动,从而带动揉叶器(5)在揉筒内回转。操作过程中可随时转动手轮,通过丝杆调节揉盖对揉筒内茶叶的压力。同时,可通过手把(27),改变变速带轮直径来调节转轴的转速。揉筒、揉板固定在底座(16)上,且均有棱骨(6.8)。茶叶通过揉叶器(5),揉筒(4),揉板(9),揉心(25)和揉盖(3)的巧 妙配合,将茶叶的叶细胞迅速“破坏”,并卷曲成条。扭动门轴(20),使出茶门(19)打开,揉捻叶通过揉叶器的推动即从出茶门经茶斗(18)排开。
本茶叶揉捻机无“跑茶”现象,减少了碎茶,从而提高了茶叶质量。由于揉叶器的回转速度较快,加之揉叶器、揉筒、揉板、揉心和揉盖的巧妙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因本机揉筒(静止不动)不像盘式茶叶揉捻机的揉筒在揉盘上作运动轨迹为圆的平动,所以本茶叶揉捻机还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裘伟豪,未经裘伟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9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