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形烧伤康复手支具无效
| 申请号: | 93208559.8 | 申请日: | 1993-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庞星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第三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H1/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守仁 | 
| 地址: | 43006***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整形 烧伤 康复 手支具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整形烧伤康复手支具。
目前,在整形外科领域,由于手指掌侧或背侧移植皮片的收缩,可以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使手术归于失败。所以,在植皮手术后半年至一年内,都必须采用康复手支具,在移植皮片相对的一面牵拉手指,以对抗移植皮片的收缩。对于手部肌腱、关节等修复手术后,也应采用康复手支具,在短期内开始进行各小关节的活动锻炼。
在烧伤外科领域,由于遭受深度烧伤的患手在创面愈合后,往往遗留疤痕,以致牵拉手指向掌侧或背侧弯曲变形。所以,必须采用康复手支具,向相反的方向牵拉弯曲的手指,以减轻甚至避免手部功能及外观上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整形烧伤康复手支具,以防止或减轻整形、烧伤及其它手外伤患者手部畸形的发生,加强患手的功能锻炼及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有一个用不锈钢丝制成的手掌形状的框架,框架上设有手部垫板、腕部固定垫板和腕部活动垫板,前二块垫板呈弧形,五个指套分别用一个弹簧悬挂在框架上。
上述的框架可以呈“”手掌形状,从侧面看,整个框架呈“”形状,左端翘起部位是手指处,右端头(即腕部端头)呈椭圆形或圆形弯折成孔腔。此种框架形状可方便患手佩带且佩带舒适。两侧凸处部分是拇指,这样,可便于左、右手互换佩带,即一个支具可顶二个用。
上述的手部垫板和腕部固定垫板,其端头内折,呈“”形状,以便钩在框架上,且前者可在框架上滑动以适应不同类型患手佩带,后者与框架连接相对较紧。腕部活动垫板是一平板,其一端钩住框架端头的圆环形成铰接形式,另一端弧形翘起以便其插入框架另一端圆环后不致脱落。为了使患手佩带舒适,可以将上述垫板各粘连一块海绵块,以免垫板直接接触手和腕部皮肤。
上述的指套供各患指伸入。可通过滑动小折叠钢片及调整调节螺栓来任意调节手指的位置。与指套相连的弹簧,其作用是牵拉手指,以便使手指保持在伸直位或者屈曲位或者活动各小关节时之用,从而达到避免患手可能畸形以及促使早日康复患手之目的。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随身佩带、佩带舒适以及可以防止或减轻患手畸形发生、增强患手功能锻炼及恢复、促进患手肌肉、肌腱、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及患手佩带时的示意图;
图2是患手使用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加设了支杆10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个用不锈钢丝(直径约2.5mm)制成的具有“”手掌形状的框架1。从侧面看,框架1呈“”形状(见图4),左端翘起部位是手指处,右端头的圆环供安装腕部活动垫板8(一端铰接,一端插连)使用。框架1上还设有手部垫板2、固定垫板7,这两者大致呈“”弧形状,其两端勾在框架1上,并且手部垫板2可在框架1处上下滑动以便调节距离和安装或取下(见图1)。这三块垫板均用厚约0.5~2mm的高强铝合金制成,并且在它们与手、腕皮肤之间各置有一块海绵块6。腕部两垫板的海绵块6与两垫板粘连,手部垫板2处的海绵块6可以不粘连以便用后清洗、消毒。
框架1上装有折叠小钢片,小钢片套在框架1上并有一个小孔,调节螺栓4插入此孔中并以螺母准备固定,而使其悬挂在框架1上,小钢片可带动调节螺栓在框架1上水平滑动。为了适应不同类型患手的要求,有时可配制一个用不锈钢丝制成的支杆10(见图3),以便悬挂调节螺栓4。支杆10两端勾在框架1处,可上下滑动,以便调节距离。当需要将手指向手掌方向牵拉时,支杆10的两端应勾在手部垫板的下方,或者支杆10的两端与手部垫板2的内折端头铆接或焊连。
上述的调节螺栓4的下端有一个小孔,供弹簧5的上端头插入此孔而与之相连,弹簧5下连指套3。指套3是由硬质塑料制成,五个指套3分别与相应的一个弹簧5相连,调节螺栓4悬挂在框架1上(见图1)或支杆10上(见图3)。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松开腕部活动垫板8,将患手9伸入框架1后,再将腕部活动垫板8的一端插入框架1的腕部端头圆环中而固定。此时,患手9的手背置于手部垫板2的下方,再将各手指端插入相应的指套3的孔中。然后,水平方向滑动调节螺栓4以调整各手指间距,垂直方向调整调节螺栓4以确定拉力的松紧度,最后旋紧两螺母,即可将各手指的位置相对稳定(见图1)。图1显示了需要将患手指向手背方向牵拉的状态。
当需要向手掌方向牵拉手指时(见图2),则将本实用新型翻转(即框架弧形朝下,正好与图1相反),或者也可以不翻转(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再将弧度较大的手部垫板2(见图3)装在框架1上,然后,患手9伸入框架1,并从手部垫板2上方通过(见图2),其余使用方法同前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第三医院,未经武汉市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8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