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体液压支柱无效
| 申请号: | 93205433.1 | 申请日: | 1993-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叶道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 |
| 代理公司: |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专利事务部 | 代理人: | 蔺素珍 |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液压 支柱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和采准巷道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柱。
煤矿井下工作条件恶劣,单体液压支柱往往要靠人工搬抬。现有大量使用的钢制单体液压支柱由顶盖,活柱、油缸、三用阀、手把体、复位弹簧组成。其不足之处是重量较大,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困难。特别是在较厚煤层条件下使用,最大高度2.8m以上的单体液压支柱,上述问题更加突出。此外,由于井下空气潮湿且含有腐蚀气体,目前使用的钢支柱普通存在油缸、活柱耐腐蚀差而造成使用寿命短,维修量大的问题。为减轻支柱重量出现了使用轻合金制成的支柱。但轻合金支柱存在的问题是强度低损坏量大、价格高,更重要的是安全没有保障,因此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重量轻、成本较低的单体液压支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高单体液压支柱的耐腐蚀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1.活柱内安装有芯管,芯管内孔与来自三用阀的工作液相通形成液压腔,复位弹簧布置在芯管内孔中。
2.活柱的柱筒,接长管和油缸的缸筒、接长管采用调质后外层进行高频淬火的薄壁复合钢管。壁厚为4.5~5.5mm,淬火深度为2~4mm。
活柱采用芯管结构后在活柱升降时,芯管内形成液压腔,柱筒不承受液体压力,改善了柱筒的受力状况。经调质后外层进行高频淬水的钢管外层硬度高,里层硬度低,提高了钢管的强度。因此柱筒、缸筒及其加长筒的壁厚减薄才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缸筒内孔表面采用喷涂防腐耐磨涂料或多层电镀层,活柱筒外表面采用多层电镀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Ⅰ。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Ⅱ。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1是顶盖,2是手把体,3是活柱,4是油缸,5是复位弹簧,6是三用阀。活柱由柱筒7、活塞8、芯管9组成。芯管上端密封,下端安装在活塞8上,与活塞径向密封,其内孔与来自三用阀的工作液相通。油缸由缸筒10、接长管 11、阀体12和底座13焊接而成。三用阀安装在阀体12内孔中。复位弹簧5布置在芯管内孔中。
图2中1是顶盖,2是手把体,3是活柱,4是油缸,5是复位弹簧,6是三用阀。活柱3由柱筒14阀体15接长管16焊接后与活塞17、芯管19装配而成。芯管上下端分别与阀体15及活塞17径向密封,内孔与来自三用阀6的工作液相通。油缸4是由缸筒20和底座21装配而成的。
图1和图2中的柱筒7和缸筒10、接长管11采用壁厚为5.5mm的钢管。柱筒14、接长管16和缸筒20采用壁厚为5mm的钢管。钢管均采用先调质,外层高频淬火,淬火层深为3mm。
缸筒10内孔采用锡青铜打底套乳白铬,缸筒20内孔采用喷涂FM-1防腐耐磨涂料。柱筒7、14和接长管16外表面采用锡青铜打底加乳白铬套硬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重量轻: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薄壁复合钢管,与现有同规格的钢支柱相比重量每根可减少5~16kg。以最大高度为3.5mm的支柱为例,重量可减少16kg。
2.成本低:与同规格的轻合金支柱相比价格便宜二分之一以上。
3.耐腐蚀性能提高,表面处理的改变使支柱耐腐蚀性能提高二倍以上。从而大大延长支柱寿命,减少了维修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5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书本式服装包装盒
- 下一篇:电冰箱高效水冷贮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