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螺离心式固液和液液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04080.2 | 申请日: | 199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雅谷 |
主分类号: | B04B1/20 | 分类号: | B04B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长泉 |
地址: | 310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式固液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螺离心式固液和液液分离装置,属于对原有卧螺离心固液分离机结构上的改进,满足既适用于固液料流的分离,又可以适用一般液体混合料流液液分离的要求,使离心机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本申请人在中国专利87206560公开了一种<<卧螺离心固液分离机>>,中国专利(申请)91228791.8还公开了一种<<卧螺离心固液分离机差速匹配装置>>。前者采用变速驱动机构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滚筒转动,液压马达按装在该滚筒皮带轮的内腔,其输出轴与排料螺管出料端的轴头相连,通过改变液压马达的输入参数实现螺管相对于滚筒的差速匹配,改变原有的卧螺离心固液分离机少齿差行星齿轮机构刚性传动的弊端。后者的差速匹配装置,由微机进行优化和自动控制,具有连续、动态测定和显示滚筒和螺管瞬间速度和差速的效果,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但是前者专利与后者专利申请组合,仍无法在该机上实现液液分离,一机两用。其原因是:对处于流体或半流体状态的沉淀物料固其克服不了离心力在锥体段的轴向分压力,无法“爬上”锥体段从固料排料孔排出,而流回滚筒直体段积聚,待充盈到一定程度即随澄清液一起从回流渠溢出,无法实现液液分离。而某些行业如味精行业,在混合料的固液分离工况中,因为存在处于液体与固液之间的中间体,因此原专利的固液分离机械无法满足分离工况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同一卧螺离心式分离机械上可分步进行固液分离和液液分离的装置,实现一机两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就是通过调节液液分离阀阀孔的大小,实现多种比重差液体混合料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手段加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卧螺离心式固液和液液分离装置,滚筒和排料螺管处于同一轴线,变速驱动机构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滚筒转动,液压马达同轴地按装在该滚筒皮带轮的内腔,其输出轴与排料螺管出料端的轴头相连,通过改变液压马达的输入参数实现螺管相对于滚筒的差速匹配,由送料螺管将固体料从滚筒锥体末端设置的排料孔切向排出,用内衬弹性垫(如橡胶或塑料)的罩壳收集固体料,改虑到一机两用,在滚筒柱体段与锥体段的连接处设置有通过角位移可调阀孔大小的液液分离调节阀,比重较大些的液体,在离心力和排料管轴向推力的复合作用下从该调节阀的阀孔切向排出,由罩壳和底部的液料槽予以收集。对于不同比重差的混合液体料流,根据工质和工况的不同,调节端盖或者调节锥套相对固定阀孔有一定角位移,以控制排液阀孔的大小,比重较小的液体则从回流渠溢出。从而实现两种液体物料的分离。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液液分离调节阀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液液分离调节阀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的C-C剖面示意图。
图7是罩壳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附图1-图3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原有固液分离的基础上,又在滚筒1柱体段与锥体段的连接处设置了液液分离机构(图1中的3)。该分离机构3包括通过相对角位移可调阀孔大小的液-液分离调节阀15属于该调节阀23的、设置有固定阀孔24的连接座25,与该连接座25同轴的调节端盖26,以及用于该调节端盖26定位的螺钉27。本实用新型的固液和液液分离的机构及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雅谷,未经王雅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4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