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08256.0 | 申请日: | 1993-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1 |
发明(设计)人: | 城户国男;大岛敬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15/18 | 分类号: | G11B15/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磁带录音机这样的录放装置中的旋转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以其输带辊为代表的轴的支承构造。
在磁带录音机的外壳内部,设有使磁带行走的旋转驱动装置。该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有夹送输、将磁带夹入该夹送轮与输带辊之间并使之行走的输带辊和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该输带辊的动力传递系统,这些具有各功能的另件组装在一个共同的底盘上。
在输带辊的一端,安装着可与输带辊共同旋转的、接受电动机旋转力的飞轮。该输带辊可旋转地支承在底盘的轴承部上。在飞轮另一侧的该输带辊端部,压接着夹送轮。
在这种旋转驱动装置中,为了防止输带辊相对于底盘倾斜,希望将上述轴承部的长度加长。但是,最近,磁带录音机有薄形化的趋向,因此,也希望旋转驱动装置尽量要做得薄而小型化。
这样,底盘的厚度当然地受到较大制约,如果加长轴承部的长度,显然对装置整体的薄形化是不利的。于是,在已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办法,就是在上述底盘上安装支承板,该支承板支承飞轮侧的输带辊端部,这样,就在轴方向上分开二处支承该输带辊。
这种在两点处支承输带辊的情形中,输带辊上的飞轮位于底盘和支承板之间。这时,在飞轮和底盘轴承部之间,由于组装的关系,存在一些间隙。由于该间隙的存在,输带辊在轴向力方向上幌荡,因此可能产生噪音,对磁带的行走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已有技术中采用在支承板与飞轮之间夹装特殊压缩螺旋弹簧的办法,由该螺旋弹簧使飞轮抵住轴承部的端面,以此防止输带辊的幌荡。
但是,上述这种构造中,必须另装一个在轴向力方向推压输带辊与飞轮的特殊螺旋弹簧,所以,由于该螺旋弹簧,使得另件数量变多。
而且,在把输带辊组装到底盘上时,必须将螺旋弹簧装入飞轮与支承板之间的狭小空间内,特别是该螺旋弹簧体积小又易弹跳,所在在操作时需格外细心,组装该螺旋弹簧很费事。同时,另件数增加也导致造价增高。在这点上尚有待改进。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驱动装置,这种旋转驱动装置不需用特殊的螺旋弹簧就可以消除轴在推力方向的幌荡,不但减少另件数目而且往底盘上组装轴也简便易行,同时降低造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旋转驱动装置的特征是它包括有:底盘,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底盘上的轴,与该轴可整体旋转的、由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而被旋转驱动的旋转体和安装在上述底盘上的、在与该底盘之间以夹着上述旋转体的状态将轴可旋转地支承着的支承另件,上述支承另件由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做成,对该支承另件本身付与在轴向力方向推压上述旋转体、使其抵住上述底盘的弹力。
本发明旋转驱动装置的另一特征是,其中所述的支承另件由固定在底盘上的固定部、轴支承部和弹性变形部构成,上述轴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支承部上,该轴支承部从与底盘相反侧与上述旋转体接触,弹性变形部连接在轴支承部与上述固定部之间,在自由状态下使该弹性变形部向着靠近上述底盘的方向挠曲。
按照上述的构造,在与旋转体成一体的轴已安装在底盘上的状态,将支承另件安装到该底盘上后,轴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另件上,同时旋转体受到轴向力方向的推压力。由于该推压力,使旋转体抵住底盘,因而消除了旋转体及轴至轴向力方向上的幌荡。
因为支承轴的支承另件具有在轴向力方向推压轴上的旋转体的弹簧功能,所以,就不需要象已有技术中那样另设特殊螺旋弹簧,同时也就省却了组装该螺旋弹簧这一麻烦工序。
按照上述的构造,在与旋转体成一体的轴已安装在底盘的状态下,将支承另件的固定部固到该底盘上后,轴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通过弹性变形部与该固定部相连的轴支承部上,同时,该轴支承部在与底盘相反侧与旋转体接触。这时,由于弹性变形部在开始时朝着靠近底盘的方向挠曲,所以,在轴支承部接触旋转体后,弹性变形部朝着消除挠曲的方向变形,由于该变形使弹性变形部产生要恢复到初始形状的弹力,该弹力作用到旋转体上,由于该弹力的存在,旋转体和轴都受到轴向力方向的推压,并抵住底盘,旋转体被夹在底盘与支承另件之间,所以可消除轴在轴向力方向上的幌荡。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图3A-A线断面图,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输带辊安装构造。
图2是表示自由状态下支承另件挠曲量的断面图。
图3是旋转驱动装置的背面图。
图4是旋转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从图4中的B线方向看的旋转驱动装置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支承另件与输带辊的安装部分的断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8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