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续蒸煮器的可变通静压冷却塔无效
申请号: | 93103679.8 | 申请日: | 199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95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08 |
发明(设计)人: | 小·E·A·迪扎内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宝汤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5/00 | 分类号: | B65B5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宾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续 蒸煮器 变通 静压 冷却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物品,如食品或药品进行热处理的方法。本发明特别是有关热处理包装在由轻质和/或薄壁材料制成的包装容器内的物品,其中在一连续加工线上进行处理而在静压水塔中进行冷却。
众所周知,以一种有效地控制方式对物品进行热处理所需要的劳动量,通过使用连续运行的、高灭菌能力的灭菌器(亦称“蒸煮器”)而得以大大减少,灭菌器有一设在其下游的静压冷却塔,而被处理的容器由连续的传送带送过冷却塔的每一区。然而,尽管客观上需要它们,但这种类型的系统以前在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主要地用于热处理包装在如玻璃或金属容器内的食品,这是因为玻璃和金属容器的器壁强度足够能承受由系统施加给容器的最大外压。在这些系统中,容器被送过多个灭菌器和冷却塔或立管,在其内供给过压空气来控制压力。由于采用了这样的措施,使容器在通过相应冷却塔或立管时受到逐渐变化的压力,从而容器就会承受多级基本恒定的压力。
经验表明,由于轻质容器,如那些被称作为“薄壁”或“半刚性”塑料容器是极易变形,而且为了补偿容器强度不足和不能承受处理期间的内外压差之不足,通常在蒸煮期间需要过压而冷却期需要对压力控制,因此这些容器不适合在上述类型的加热系统中处理。在对这种容器处理中,需要更加平缓的压力曲线,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用批量容器来保护连续生产线上正处理的容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静压冷却塔的连续热加工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处理各种薄壁、轻质容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热处理系统,其中,为了适应需不同处理条件的物品和/或容器,能够可控地改变系统的冷却塔内的温度和压力状态。
从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细长液柱内所包含的物品的方法,步骤包括把所述液柱分成多个流体互通的区;控制每个区内液体的温度;把所述容器沿着路径送过每个区;垂直地调整所述几个区的其中之一区内的路径,以便调节容器所受的冷却过程的压力梯度,上述各区中任一区容器都要被传送过。
在实施本方法过程中,用分隔装置把垂直细长液柱分成多个垂直相间、互通的贮液区,用合适的传送装置沿着连续的路径把容器依次从液柱底部送到其顶底通过上述各区。为了改变系统液柱区内的容器所受到的液体压力,传送容器通过相应各区的传送装置较有利的是沿着一条可垂直地调整路径的行程走向。用连续的带或链式传送装置可获得这样理想行程,带式或链式装置有皮带轮或链轮,它们用于引导链条或其它传送介质,并且是垂直地设置、基本上成三角形路径,其中,成为三角形顶点的皮带轮或链轮可选择地作上、下移动,用以垂直地改变通过系统各区的容器的路径并从而改变由传送装置运送的容器所承受的静压。
本发明另外的设计是通过选择地改变每个区内所含的液体温度来调整对每个区内的容器的冷却速度。为此目的,在每个液体区可设置具有热交换装置的循环系统,热交换装置用以调节冷却区内液体温度以及冷却容器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理想本发明,理解它的运行优点以及由于使用本发明所完成的某些特殊任务,下面结合附图和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描述。
图1是按照本发明使用的一个可调静压冷却塔热加工系统的示意图解。
图1a是在图1中用1a标出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是图1中用2标记出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冷却塔中传送带布置方式的更为详细的说明。
图4是图3中承载梁升程系统的一个末端视图。
图5是一个类似于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它说明了温度控制线路,为了清楚起见省略掉链条和链轮。
图6是一个链轮调整机构的侧向视图,它是图3中所说明的一个替换机构。
图7是图6中说明的链轮调整机构的一个俯视图。
图8是类似于图6的一个示意图,它给出了图6中所说明的另一替换机构的实施例。
图9是使用本发明的可调冷却塔的热加工系统具体化的正视图,这里的进给系统和各种冷却塔是公知的。
图10是表示传送过图9的系统的具代表性容器的一条压力差曲线。
图11是通过图1的冷却塔所示的高和低调整极限的压力曲线图,以及与已有技术的传统静压冷却塔相比的各种效果。
图12是类似于图11的一个压力曲线图,它表示在一个传统的冷却塔中第一种已知容器的预期压力与在本发明的冷却塔中的预期压力的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宝汤公司,未经金宝汤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3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