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开罐密封器无效
申请号: | 92226438.4 | 申请日: | 199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26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森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森雄 |
主分类号: | B65D53/02 | 分类号: | B65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开罐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易开罐密封器结构,主要是由扣把、顶盖、密封垫、杆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顶盖与密封垫特殊设计呈长平板状,配合扣把的扣合作用,而使其可紧密扣合于易开罐上,尤其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形式的易开罐开口,为一具有高度实用性的新创作。
按目前广为大家所喜爱并销售量极大的易开罐饮料,欲饮用该易开罐内的饮料时,必须先将罐顶的拉环拉开,而后才能顺利将饮料倒出,或是插入吸管吸吮食用的,但是当罐内饮料未饮用完毕时,常使人们为其保存问题大伤脑筋,尤其目前十分流行的加大型易开罐,其容量较一般易开罐多了许多,对儿童或是某些胃口较小的成人而言,往往无法一次饮无完,若是不将此未饮尽的易开罐妥善封口,往往因疏忽的碰撞而倾倒,致使罐内液体流出,而若是不留意间将已遭细菌侵入的饮料送入口中,对人们的健康更造成莫大的危害,故目前习用可见一种外型呈三角形如一般易开罐的三角形开口的密封装置,另有一种外型是呈圆形的密封器,此两种器具的目的均为覆盖易开罐开口,仅达饮料不致外流的目的,为对前述两种习用易开罐密封方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与本实用新型作一比较,进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特点及功效,兹配合以下图式说明:
图1是惯用的三角形易开罐密封装置的实施例图。
图2是惯用的固定式拉环易开罐密封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惯用的圆形易开罐密封器的实施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与密封垫的底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放入易开罐时的剖面动作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放入易开罐后扣把的剖面动作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防尘盖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该三角形的易开罐密封装置A,是由握柄A1、加压板A2、可压缩衬垫A3、横片A4所构成,其使用方法是将该横片A放入易开罐B的开口B1,再旋转该握柄A1使该横片A4横跨于开口B1,再将该握柄A1往后压,借助该握柄A1产生的拉力与该加压板A2所产生的压力,使得该开口B1与该可压缩衬垫A3紧密配合,惟此类密封装置具有下列缺点:
1、其外型呈三角形,故只适用于三角形的易开罐开口,若是易开罐的拉环B2为固定式而无法拉起时(如图2所示),则无法使用。
2、借握柄A1往后压所形成的压力极为有限,若是碰撞的力 稍大时,往往使得该密封装置A整个移动,而与易开罐体间造成缝隙,失去其密闭效果。
如图3所示,该圆形的易开罐密封器C,主要是由扣把C1、杆体C2、本体C3、密封垫C4、横杆C5所构成,其使用方法是将该横杆C5放入开口B1,再旋转该扣把C1使该横杆C5横跨于开口B1,而后将该扣把C1往后压,使扣把C1扣住罐体的侧边,并借助该杆体C2产生的拉力与本体C3产生的压力,使得开口B1与该密封垫C4紧密配合,惟此类密封器具有下列缺点:
1、只适用于三角形的易开罐开口,若易开罐的拉环B2为固定式而无法拉起时(如图2所示),虽可勉强使用,但因受制于拉环的高度而无法与开口密合。
综观上述两种习用易开罐密封装置,均具有一项极为严重的缺失,亦即无法适用各类型易开罐开口,而此项缺失所造成的结果如下:
1、无法适用各类型易开罐开口,故其实用性大为降低。
2、由于易开罐开口无法密封,故罐体受到摇晃或碰撞时,罐内饮料因此流出。
3、由于易开罐开口无法密封,故细菌、灰尘等污染物会由开口进入而污染未饮完的剩余饮料,甚至对人体造成影响。
4、由于易开罐开口无法密封,致使罐内饮料变质。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即针对上述种种严重缺失加以改良,创新,而创作出本实用新型的易开罐密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可适用于各类型易开罐开口,并与开口紧密闭合,达到完全密封、绝不外漏的最高实用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森雄,未经郑森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6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八卦双层磁化杯
- 下一篇:一种多用转换插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