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外固定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24794.3 | 申请日: | 1992-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5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东来 |
| 主分类号: | A61B17/60 | 分类号: | A61B17/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骨科医疗器械,特别是关于四肢短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械。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中华骨科杂志》第10卷第2期(1990年3月25日出版)上公开了一种治疗手部骨折的微形外固定器,这种固定器是由2个螺杆,4个固定夹,2个螺母,2个螺钉和2个克氏针构成一个矩形框架。使用时在手部的骨折的两端各横穿1个克氏针,将克氏针的两端分别固定在4个固定夹上,然后调节连接固定夹的螺杆,对骨折部位产生牵伸或加压固定作用。
这种矩形框架的外固定器存在如下缺陷:
由于骨折的两端各穿1个克氏针,克氏针和框架在同一平面,不能构成立体框架,所以稳定性差。随着穿针部位的骨质吸收,针孔变大,光滑的克氏针与骨折之间容易发生松动,导致骨折端以克氏针为轴转动和克氏针滑动,而引起骨折整复后再移位。
由于固定一个骨折需要2个调节杆2个克氏针和4个固定夹,结构较复杂,而且作用单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微形外固定器,这种外固定器结构简单,安装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固定稳妥可防止固定钉与骨质之间发生松动而导致骨折整复后再移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矩形框架的微形外固定器缺陷的力臂式微形外固定器,这种固定器还可以组合成立体构型,不但能加强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折和复杂骨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的方案是微形外固定器包括固定钉,固定件和连接杆组成。
固定钉的一端有螺纹固定件包括轴螺钉,螺母,上夹片和下夹片,轴螺钉的头端有外螺纹,尾端开有一横向的连结杆插孔,上夹片和下夹片的中心均开有园孔,连接杆为光滑金属杆。使用时将连接杆穿入轴螺钉尾端的插孔内,轴螺钉穿入上夹片和下夹片的中心园孔,固定钉置于上夹片和下夹片之间,拧紧螺母可将连接杆和固定钉同时夹紧固定。为增加上夹片和下夹片夹持固定钉的稳定性,可以在上夹片和下夹片对合面上开槽或者滚花,或者一面开槽另一面滚花。
固定件在连接杆上布置至少2个,固定件带动固定钉可以沿连接杆纵轴方向移动,也可以以连接杆的纵轴线为轴线作旋转运动,同时固定钉还可以以轴螺钉的轴线为轴线作旋转运动和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依靠固定件上的螺母可以将上述所有活动关节固定。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操作如下:固定钉的进钉部位一般选择在被固定的骨折的某一侧面,在骨折线的两端通常各穿2枚固定钉,穿钉只打至对侧骨皮质,将固定钉尾部安装在固定件上,在上述几个方向调节纠正不同情况的骨折移位达到理想复位后,拧紧固定件上的螺母即可将骨折稳妥固定。固定钉和连接杆可根据需要截成任意长度,另外固定钉和连接杆具有一定韧性,可稍加弯折以纠正某种程度的成角移位。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方案是微形外固定器还包括有横向连接杆,将横向连接杆置于固定件的两个夹片之间,可以将横向连接杆和连接杆连接固定。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操作是用一组横向连接杆通过固定件将若干个连接杆,固定件和固定钉组合成立体构型,可以对某一骨折从不同角度立体穿钉固定,还可以对多发性骨折和复杂骨折穿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是:
一、稳定性好,骨折的两端各穿两枚固定钉,固定钉的头端有螺纹,可以防止固定钉和骨折之间发生松动,避免骨折整复以后再发生成角或移位。力臂式结构的微形外固定器可组合成立体构型,增强构型的稳定性。
二、固定件依靠一个螺母固定所有活动关节,操作简单,固定件既可以连接固定钉和连接杆,又可以连接横向连接杆和连接杆,尽可能减少固定器的组成而又保持多种功能。
三、可以采用单侧或者立体多角度穿钉,固定钉只打至对侧骨皮质而不穿出对侧皮肤,可以有效避开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同时减少钉道感染的机会。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微形外固定器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形外固定器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外固定器的固定件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图1图2所示的固定件的上夹片对合面的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形外固定器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形外固定器的组合构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微形外固定器由固定钉1,固定件2和连接杆3组成。固定钉1的一端有螺纹4,钻入骨质后可以防止钉松动和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东来,未经王东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4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