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独脚弹跳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223349.7 申请日: 1992-06-04
公开(公告)号: CN2117915U 公开(公告)日: 1992-10-07
发明(设计)人: 张恒;董加耕;徐培根 申请(专利权)人: 洛阳工学院
主分类号: A63B5/00 分类号: A63B5/00
代理公司: 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吴磊
地址: 47103***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型 弹跳
【说明书】:

实用新型是一种有趣的体育运动器械。可用于锻炼人体掌握平衡的能力、腿部和腰部肌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也可用于比赛和娱乐。

独脚弹跳器是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模仿袋鼠跳跃运动的一种运动器械。它由一个丁字形中心杆1、一根弹簧3和一个脚踏板2组成(图1)。使用者双手握住丁字形杆的横梁,脚踏在固定在弹簧上的脚踏板2上,利用自身重量产生的弹簧回弹力上跳,同时双手带起弹跳器,即可跳在空中(图2)。下落时掌握平衡,再次利用弹簧回弹力上跳。如此重复,即可像袋鼠一样向前跳跃。

目前西方国家使用的独脚弹跳器有四个需改进之处。其一,使用过程中如果由疲劳破坏造成弹簧断裂或固定弹簧的销钉断裂,脚踏板会高速向上回弹,击伤使用者的下身或膝部。其二,由于主杆为一直杆,使用者为保持平衡,跳在空中时,必须使主杆前后倾斜(图2),以这种方位下落,很难掌握身体的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则会影响下一次起跳。其三,下腿较长的使用者跳在空中时,膝盖会碰到上横梁,而失去平衡,不得不由弹跳器上跳下,停止跳跃。其四,使用者手脚承受冲击较大,使用者极易疲劳。由于上述原因,这种独脚弹跳器不易被初学者掌握,不易由年令较大或过小的人使用(容易造成摔伤),不易供娱乐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旧弹跳器的改型,使弹跳器易被安全推广,不仅可供训练用,也可供娱乐用,老少皆宜。

图3是本实作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它对西方的独脚弹跳器作如下改进:其一,把弹跳器的丁字形中心直杆1改成上部向前弯曲的曲杆,见图3(b)。其二,把弹跳器的底部变形、放宽成图3(a)中园盘形状,即底盘4,并复合一层具有耐磨、减振、阻尼功能的粘弹性材料(即阻尼垫5),加工成扁球形状。其三,把脚踏板2改型为由带有适应脚形的橡胶减振层材料构成。其四,在丁字形中心杆上部的横梁两端安装两个柔性塑胶把手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由于丁字形中心杆向前弯曲,当弹簧一旦断裂时可限制脚踏板2的回弹,使用者容易在使弹簧中心线基本保持垂直于地面的情况下在空中保持平衡。这样下落稳定,易于下一次起跳。

2、中心杆弯曲后,把手前移,不会造成下肢较长的使用者上跳时的碰膝现象。

3、新型独脚弹跳器底部加大成园盘,这样落地稳,初学者易掌握。

4、脚踏板加宽、手握横梁处加柔性把手、底部园盘处加粘弹性阻尼层,使用者承受冲击小,不易疲劳,使年令较大的人或儿童也可使用。有较大的娱乐价值,便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目前澳大利亚的独脚弹跳器。

图2为独脚弹跳器的使用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丁字形中心杆    4——底盘

2——脚踏板    5——阻尼垫

3——弹簧    6——柔性把手

新型独脚弹跳器的实施例如下:采用1寸镀铬钢管局部加热后,弯管机上弯成图3(b)中的杆形状。装入弹簧3和由预浸模压料压制而成的轻质复合材料脚踏板2后,上下两端分别焊接把手横梁和底部园盘4。底盘4上粘结聚氨酯粘弹复合层(即阻尼垫5),脚踏板2上复合塑胶层,横梁上安装柔性把手6(可用市售柔性自行车把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工学院,未经洛阳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3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