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电风扇遥控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7107.6 | 申请日: | 199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8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黎煜炘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煜炘 |
主分类号: | H02P7/622 | 分类号: | H02P7/622;H03K17/9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城正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电风扇 遥控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冲技术。特别是一种应用光电子器件不通过通断接触的电子开关或选通。
传统的电风扇是通过装在电风扇上的开关和电感调速装置手动控制的。由于电风扇是一种需要频繁调整的电器,人们对它的使用方便性提出了要求,于是出现了可以用来非直接控制的遥控器。目前已经有多种技术方案,然而它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而得不到普遍应用:1.某些方案中调速和开关机使用变压器和继电器,因而结构复杂、成本高;2某些遥控器根据某一种电风扇设计而成,不能很好地用于其它种类的风扇;3.在功能方面设有超出传统的电感式调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好、功能强、价格低、易于同各类电扇配接的多功能遥控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它具有发射部分和接收控制部分,发射部分包括外壳和装在外壳上的红外发射管、控制开关,接收部分包括外壳和装在外壳上的插头、插座,特征是发射部分外壳内有由固定频率振荡回路和缓冲发射回路所构成的电路;固定频率振荡回路是由电阻(R41)(R42)电容(C4)、CMOS反相器集成电路(IC41)(IC42)所构成的电路;缓冲发射回路是由电阻(R43)(R44)、三极管(T4)、CMOS反相器集成电路(IC43)(IC44)(IC45)(IC46)、红外线发射管(DE4)所组成的电路;接收控制部分外壳上装有红外接收管、工作状态指示灯、控制开关、状态选择开关,外壳内有由主控回路、功能回路、红外接收回路所构成的电路;主控回路是由电阻(R11)(R12)(R13)(R14)(R15)(R16)(R17)、电容(C11)(C12)(C13)、稳压二极管(DW1),二极管(D11)(D12)(D13)(D14)(D15)、三极管(T11)(T12)(T13)(T14)、双向可控硅(TRIAC)、CMOS施密特反相器集成电路(IC11)(IC12)所组成的电路;功能回路是由电阻(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210)、电容(C21)(C22)、二极管(D21)(D22)(D23)(D24)(D25)(D26)(D27)(D28)(D29)(D210)、发光二极管(D211)(D212)(D213)(D214)(D215)、开关(SW21)(SW22)CMOS施密特反相器集成电路(IC13)(IC14)(IC15)、CMOS十进制计数分配器集成电路(IC2)及其电源端(VCC)、时钟端(CP)(En)、清零端(Cr)、数据输出端(Q1)(Q2)(Q3)(Q4)(Q5)(Q6)所组成的电路;红外接收回路是由电阻(R31)(R32)(R33)(R34)、电容(C31)(C32)(C33)(C34)(C35)、红外接收二极管(DA3)红外遥控专用集成电路(IC3)及其电源端(8)、接地端(4)、输入端(1)、输出端(7)讯号处理端(2)(3)(5)(6)所组成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功能强;用于电风扇调速时,不仅可以遥控调成1、2、3、4档,而且还有一模拟自然风档,使普通电风扇具有高级的模拟自然风功能,当用于白炽灯时,它具有调光作用,另外,将功能选择开关置于“开关”位置时,它可配接各种电器作遥控开关用;
2.抗干扰能力强,只有一定强度,一定长度的频率同接收频率一致的讯号才能使本电路动作,所以电网上及空间中各种干扰讯号不能触发本电路;因此本电路不需配电磁屏蔽盒;
3.电路工作可靠性高;整个电路中只有一双向可控硅随时工作在高电压状态,因此由于电压承受能力而引发的电路损坏降到最低点,而且双向可控硅过压性能好,当电网电压因某种因素过压时,双向可控硅自动导通,从而避免损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接收控制部分电路方框图;
图2是发射部分电路方框图;
图3是发射部分电路图;
图4是接收控制部分电路图。
参照图3,IC41、IC42和R41、R42、C4组成固定频率振荡器,当接通电源Vcc点时,这一固定频率讯号经IC43IC44、IC45、IC46缓冲,经T4放大,驱动红外发射管DE4发射频率固定的红外光束;参照图4,AB端接入市电网,用电器M通过双向可控硅TRIAC接入电网,双向可控硅的导通与否控制着电位器M是否工作;R11、D11与DW1C11为整个电路提供电源(10V);电阻R12与二极管D12D13、D14、D15组成电压过零检测电路,检测可控硅TRIAC两端电压状况,当其两端电压为零时,过零检测输出为零,T11管截止,T13饱和导通,从而C12两端电压接近于零,经IC11、IC12和T14反向,T14集电极处于高电位,TRIAC控制极无电流通过,TRIAC不导通,当TRIAC两端电压不为零时过零检测输出不为零,T11管导通,T12饱和导通,从而T13处于截止状态,这时功能部分就对C12充电,当C12两端达到施密特触发器IC11阀值电压值时,IC11输出低电平,经IC12、T14集电极输出低电平,双向可控硅通过C13输出脉冲电流,触发双向可控硅导通,从而接通用电器M;功能回路对C12充电速度的快慢决定了双向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由此决定了用电器M的工作状态;遥控状态工作时,红外接收管DA3接收发射器发出的固定频率红外讯号,此微弱讯号经红外遥控专用集成电路IC3放大和处理,在IC3的第7端输出低电平,接至十进制计数分配器集成电路IC2的时针端En,从而使其输出状态发生改变;IC2的几个输出端只有一个是高电平,若开始状态是Q1为高电平,则经过低电平作用于En后,Q2变为高电平,依次类推;当Q1为高电平时,它通过接于它的电阻R26给C12充电,R26的大小决定充电速度的快慢,从而决定了导通角的大小;对于Q2、Q3、Q4的高电平,道理相同,各充电电阻不相同,可控硅导通角也就不相同,进而达到调速调光的功能;IC15与R23、C22构成多谐振荡器,经IC14反向,交叉输出高电平;当Q5为高电平时,C12的充电电流交叉由R25、R24提供,设置R25、R24阻值不同,则周期性的改变TRIAC的导通角,导致用电器M的工作状态周期性的改变,达到模拟自然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煜炘,未经黎煜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7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前后轮防盗套锁
- 下一篇:共阴极多光束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