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火机的可燃气容器的气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02275.5 | 申请日: | 199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37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锦濡 |
主分类号: | F23Q2/16 | 分类号: | F23Q2/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培硕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火机 燃气 容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火机的可燃气容器室的气嘴装置,按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如附图1、图2所示)而言,其主要是由气嘴本体11、气嘴针12、O型环13、弹簧14、底帽15、橡胶垫圈16等构件组合装配而成,然而,就其构造而言,无论是加工、装配、制造或消费者使用均存在有下列缺点:
1.构件多且构件结构较为复杂,须加工的地方的加工公差量必须很小,所要求精确度又高,因此无论加工或实际装配均不甚方便。
2.必须车床加工的地方有气嘴本体、气嘴针12、底帽15,而必须攻螺纹的地方则亦有三个地方,因此产品品质较难控制而制造成本亦相当高。
3.使用时很难避免不漏气,因气嘴针12连同橡胶垫圈16压挤弹簧14向下位移,此时一部份的可燃气可经气嘴针12的气嘴针横向孔道121流入可燃气容器室9内,但另有一些可燃气亦从气嘴针12与气嘴本体11的间隙a外泄(除非气嘴针12的精确度很高则外泄量少),但若橡胶垫圈16老化则更容易产生外泄。
4.可燃气瓶的瓶口与气嘴针12相互套合时,若角度有所偏斜或施力不当则容易将气嘴针12压弯而泄气或受损。
5.底帽15在使用久后容易因螺纹接合松动而脱落掉入可燃气容器室9内。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打火机的可燃气容器室的气嘴装置,以达到泄气情形降至最低,而装配、加工、制造方便,相对降低成本,且又可使得地适用于各种大小的可燃气瓶瓶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打火机的可燃气容器室的气嘴装置,该装置包含:一气嘴本体,其上方具有一O型环槽并设有一O型环,在O型环槽的下方则为一段具有外螺纹的部分,该外螺纹部分使该气嘴本体螺固在打火机的可燃气容器室上方壁面内,并使该气嘴本体下方的非螺纹部分伸入该可燃气容器室的空间中,从该气嘴本体的上方端面中央向下开设有一纵向孔道,该纵向孔道的上缘为最大孔径,再向下依次递减而成为略成一倒锥状形体,然后再等直径向下延伸一适当距离,在该等直径的孔道约略中间部分接通有一横向较小孔径的贯穿孔,在气嘴本体伸入可燃气容器室空间内的非螺纹部分具有一大环形槽,其上可套设一橡胶套,该大环形槽的上方成形有一段较短,且更为向内凹入的小环形槽,橡胶套上方与小环形槽之间形成空隙;
一O型环套设在气嘴本体上方的O型环槽上;
一橡胶套套设在气嘴本体下方非螺纹部分的大环形槽上,该橡胶套上方并与前述大环形槽上方的小环形槽形成间隙。其中的气嘴本体下方的大环形槽的上段较为向内凹入的小环形槽的下缘为一倾斜面。
现配合附图再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打火机气嘴装置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气嘴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嘴的气嘴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嘴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打火机的可燃气容器室的气嘴装置,该装置包含有:
一气嘴本体2,其上方具有一O型环槽21并套设有一O型环3,在O型环槽21的下方则为一段具有外螺纹的部分22,藉该外螺纹部分22使该气嘴本体2螺固在打火机的可燃气容器室9上方壁面内,并使得该气嘴本体2下方的非螺纹部分23伸入该可燃气容器室9的空间内,从该气嘴本体2的上方端面中央向下开设有一纵向孔道24,该纵向孔道24的上缘为最大孔径再向下依次递减而成为略成一倒锥状形体,然后, 再等直径向下延伸一适当距离,且其中该等直径的孔道约略中间部位接通有一横向较小孔径的贯穿孔25,以利于可燃气进入,另外,在气嘴本体2伸入可燃气容器室9内的非外螺纹部分23具有一大环形槽26,在该槽上可套设一橡胶套4,因该大环形槽26的上方亦形成有一段长度较短且更为向内凹入的小环形槽261,因此它可与橡胶套4上方形成空隙b,以利于灌注可燃气时气体使之进入:
一O型环3套设在气嘴本体2上方的O型环槽21上;
一橡胶套4是套设在气嘴本体2下方非螺纹部分23的大环形槽26上,该橡胶套4上方并与前述大环形槽26上方的小环形槽261形成间隙b;
藉由上述构件的组成使之可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可燃气瓶8瓶嘴81,瓶嘴套抵在气嘴本体2上方端面的纵向孔道24内,经由手施压使该可燃气瓶8内的可燃气向下灌入该纵向孔道24内部,并流经与该纵向孔道24横向接通的贯穿孔25而撑开橡胶套4,形成一间隙c,使可燃气灌入可燃气容器室9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锦濡,未经刘锦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2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