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磁炉的扼流线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110003.5 | 申请日: | 199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12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9-20 |
发明(设计)人: | 崔柄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金星社 |
主分类号: | H05B6/64 | 分类号: | H05B6/64;H01F2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竹民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磁炉 流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在电磁炉的磁控管中除掉高频成分的杂音的滤波电路,尤其涉及具有能制止扼流线圈温度上升的、经改进的铁氧体磁心的扼流线圈装置。
如图1所示,已有的电磁炉的磁控管,包括产生高频电磁波信号的振荡装置10和连接在上述振荡装置(10)与电源装置之间用于防止振荡装置所发生的高频信号传至电源装置的滤波电路30。
上述振荡装置10包括装在上部及下部支架11、12之内的圆筒形双极13和设在双极13的中心轴上的丝极14。在上述双极1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从双极13的内表面呈放射状向丝极14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叶片15。另外,在上述双极1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从上述双极13的外表面延伸至下部支架12的内表面的多块冷块片16。上述冷却片16起到将上述丝极14发出的热电子在上述双极13中所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部的功能。另外,在上述双极13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向上述丝极14的上端及下端方向伸展的磁极17、18。上述振荡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磁极17、18的上部及下部的永久磁体19、20,从上述丝极14的上端延伸至滤波电路30的中心引线21及从上述丝极14的下端延伸至滤波电路30的边侧引线22。上述中心引线21及边侧引线22起到把外部电源装置经由上述滤波电路30所供给的动作电源传送至上述丝极14的功能。
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2所示,滤波电路30包括滤波器盒31和穿过上述滤波器盒31的侧壁并设置在该侧壁上的贯穿形电容器32。上述电容器32具有为了连接电源而形成露出于滤波器盒31外部的部分的第1、第2连接端和形成处在滤波器盒31内部的部分的第3、第4连接端。上述电容器32的第3、第4连接端分别连接两个扼流线圈33、35的一端。上述扼流线圈33、3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中心引线21及边侧引线22。上述扼流线圈33、35中还分别插入铁氧体磁心34、36。上述铁氧体磁心34、36如图3所示,形成圆棒状。
这样构成的磁控管如下述那样动作。上述丝极14所发出的电子由于处在上下部位的永久磁体的磁场而一边旋转一边向双极13的方向移动。这时,上述移动中的电子形成若干个旋转电子极,使得双极13产生超短波振荡。上述双极所发出的超短波成分经由丝极14、中心引线21及边侧引线22而施加到滤波电路30的两个扼流线圈33、35上。施加在上述两个扼流线圈33、35上的超短波杂音,被与两个扼流线圈33、35一起形成低通滤波器的贯穿形电容器32所消除,不传送到与贯穿形电容器32的第1、第2连接端相连的电源装置中。
但是,随着丝极14被加热,上述两个扼流线圈33、35被丝极14所发生并经由上述中心及边侧引线21、22传导而来的热量所加热。因此存在因扼流线圈33、35燃烧或者上述扼流线圈33、35被加热,而损坏铁氧体磁心34、36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防止损伤扼流线圈及铁氧体磁心、经改进的铁氧体磁心的电磁炉用扼流线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磁炉用扼流线圈装置,包括扼流线圈和插入上述扼流线圈并与扼流线圈之间形成多个通风空间的截面为多角形的棒状铁氧体磁心。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电磁炉用扼流线圈装置,由于在扼流线圈与铁氧体磁心之间形成通风空间,所以能够对上述扼流线圈及铁氧体磁心进行空冷。
图1是电磁炉用磁控管的主要部位剖示图。
图2是图1所示滤波电路的平面图。
图3是已有铁氧体磁心的立体图。
图4是具有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扼流线圈装置的滤波器电路的平面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铁氧体磁心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B是图5A所示铁氧体磁心的分解图。
图5C是插入图5A所示的铁氧体磁心的图4所示扼流线圈的侧视图。
图6A是说明图5A所示铁氧体磁心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B是说明图5A所示铁氧体磁心再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是说明图4所示铁氧体磁心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参见图4,其中示出适合采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扼流线圈装置的滤波电路30,它具有设置在滤波器盒31的侧壁上的贯穿形电容器32。上述贯穿形电容器32具有第1、第2端子32A、32B,用于接受外部电源装置(图中未示出)的电压供给。
上述贯穿形电容器32还具有连接第1扼流线圈33一端的第3连接端32C和连接第2扼流线圈一端的第4连接端32D。
上述贯穿形电容器32的第1连接端32A与第2连接端32B分别连接第3连接端32C和第4连接端32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金星社,未经株式会社金星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0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