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用弹簧振动铃无效
申请号: | 92103872.0 | 申请日: | 199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47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品峰 |
主分类号: | B62J3/00 | 分类号: | B62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弹簧 振动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机械铃。目前用于自行车的机械铃有转铃、大扳铃和转锤铃,它们都具有传动机构和作为原动件的板柄。
中国专利《无柄惯性自行车铃》(申请号:87215622)对转铃进行改革,用手直接扳动铃体旋转发出铃声,无需齿轮齿扇传动机构、超越离全器和扳柄。该专利具有挡锤板,其实质是凸轮传动机构。在弹簧锤臂作用下,铃锤和挡锤板间及转轴在轴承中的摩擦阻力增大。用手直接拨动铃体旋转,其转速较低,在摩擦阻力作用下铃体较快停止转动(飞轮装在轴承内,尺寸受到限制,其作用不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无任何传动机构、摩擦阻力较小的自行车用机构铃。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铃体悬挂在弹簧上,用手直接拨动铃体使其产生振动。铃体振动时和位于铃体内腔的铃锤碰击发出铃声。设铃体质心为0点。铃体振动0点处于平衡位置时的速度用矢量Vo表示。众所周知,振动最容易在弹簧刚度最小的方向。换句话说,Vo方向的弹簧刚度小。Vo方向的弹簧刚度影响铃声的大小和密集程度。其最佳值由实验得出。和Vo相垂直方向的弹簧刚度,在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取较大值。铃锤安放在导向装置上,受铃体碰击后在导向装置的导向下作往复相对运动。铃锤刚开始运动时铃锤质心的运动方向要和Vo方向基本平行和基本重合。本发明安装在自行车上应使Vo方向和路面平行或接近平行,和自行车直线行驶方向相垂直或接近垂直。实践证明,自行车骑行时由于路面不够平坦在Vo方向引起的冲击力很小,和Vo相垂直方向(由下向上和由前向后)所受冲击力虽然较大,但该方向弹簧刚度较大,冲击力所产生使铃锤发生相对运动的分力很小,不会引发铃声。
如果用另一只弹簧使铃锤在静止时不和铃体内壁相接触,骑行时能避免两者相接触发出的杂音。
本发明和《无柄惯性自行车铃》一样没有板柄,都是用手直接拨动铃体,但前者使铃体产生振动,后者使铃体产生旋转。依照本发明制作的机械铃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没有任何传动机构,不但没有齿轮扇传动机构,也没有凸轮传动,生产优本低,不存在因传动机构出毛病使机械铃失效。2、不存在弹簧力引起的摩擦阻力。机械效率较高,铃声较密集响亮。
图一和图二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二为主视图,图一为图二沿A-A位置的剖视图。
图一中1为机架,2为弹簧钢带绕制的弧形弹簧(其横断面为长方形),3为导向装置,4为圆柱形铃锤,5为铃体,6为圆柱弹簧。弧形弹簧的2一端与机架1相联接,另一端与导向装置3相联接。铃锤4装在导向装置3的孔内(图一未示出)。圆柱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铃锤4的A处,另一端与导向装置3相联接。铃体5与导向装置3相联接(图一未示出)。0为铃体5的质心,Vo为铃体振动0点处于平衡位置时的速度矢量。用手拨动铃体使其产生振动,铃体质心0点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带箭头弧形细实线所示。显然,铃锤4刚开始运动时铃锤质心的运动方向和Vo平行。铃锤4往复敲击铃体5内壁的两侧发出铃声。
图二中1、2、3、4、5、6和图一相同。从图二可看出,铃体5旋紧在导向装置3的螺孔内,铃锤4装在导向装置3的孔内。7为球体。和机架1的底端固定在一起。8为上压板,9为下压板。拧紧螺钉(图中未示出)后8和9将7及整个机械铃固定在自行车车把上。由于7是球体,机械铃相对于车把的位置可以调节,使Vo和路面平行或接近平行,和自行车直线行驶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绕制弧形弹簧2的弹簧钢,宽度比厚度大得多,故和Vo相垂直方向的弹簧刚度比Vo方向大得多,骑行时不会因冲击力引发铃声。
铃锤静止时两端与铃体内壁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不相等时距离较远的一端可能不再敲击铃体的内壁,铃声频率降低一半。
上述实施例如果不用圆柱弹簧6同样可以使用,但骑行时存在铃锤与铃体相接触的杂音(目前转锤铃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程度较轻些)。
上述实施例可以不用球体7,机架1和上压板8做成整体以简化结构。这种机械铃安装时必须选择在手把上满足要求的部位。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不用球体7、上压板8和下板9,把机架1直接固定在自行车车把丝杆上。
本发明还可以这样设计:铃体振动时导向装置不跟着铃体一起振动,导向装置和基架联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品峰,未经林品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38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涂料制作技术
- 下一篇:应用电场从钻井液和完井液中分离钻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