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封闭自行车挡泥板无效
申请号: | 91232933.5 | 申请日: | 1991-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4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喜文 |
主分类号: | B62J15/04 | 分类号: | B62J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5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封闭 自行车 挡泥板 | ||
高效封闭自行车挡泥板,属于自行车前轮挡泥用具,它安装于前瓦盖的底部。
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6卷32号,申请号89219581.9;第7卷1号,申请号为89205379.8;第7卷11号,申请号90211374.7。以上查到的自行车挡泥板,若永久性地安装在自行车前瓦盖上,有碍一辆暂新自行车的整体美感,如果装卸使用,就更不方便了。另外被挡住的泥水又易横向飞出再次溅落到脚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能的全封闭式自行车挡泥板,它可以永久性地安装在自行车的前瓦盖底部,在使用时将挡泥板放下,雨过天晴路面干了以后,再将挡泥板推上去复原位。
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上支架(3)和底部带螺纹的双滑轨(15)组成的托架安装在瓦盖(1)上,利用弹性变型使卡爪(18)分别卡在两根瓦盖支杆(2)的内侧。瓦盖勾(17)分别勾挂在瓦盖的两侧。弹簧(13)用螺栓(14)固定在螺孔(16)上。将弹簧(9)、滑架(4)、用连接轴(10) 连接于主挡泥板的上边,再将副挡泥板(6)弹簧(8)用连接轴(11)连接在主挡泥板的下部。把滑架、主挡泥板、副挡泥板的组合体从双滑轨(15)的底部穿入滑道(26),再将下支架(7)挂在瓦盖的底部,双滑轨(15)分别穿入下支架的两个螺丝孔(21)内,然后用螺母(12)将下支架拧紧固定,手握主挡泥板上推,压缩弹簧(13),使凸台(31)进入定位槽(20),松手后,弹簧(13) 使挡泥板定位处于装配状态。
本新型的具体细节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1给出了高效封闭自行车挡泥板的外型及安装在前瓦盖上的情形。
附图2通过A-A剖视给出了挡泥板的内部结构和各件间的连接细节。
附图3示出了上支架(3)的结构细节,其总体形状是与瓦盖同弧度,上部设有与瓦盖固定用的瓦盖勾(17)。底部设有卡在瓦盖支杆内侧的卡爪(18),底面中间有一固定弹簧用的螺丝孔(16)。外弧面底部设有与挡泥板(5)同弧度的裙子(19)。双滑轨(15)与瓦盖纵向同弧度,双滑轨可用φ4的铁线制成,并与上支架可塑铸在一起。
附图4示出了下支架(7)的细节,主体结构是与瓦盖同弧度,上部平面处设有定位槽(20),两侧为螺丝孔(21)。底部内侧设有勾向瓦盖底边的瓦盖勾(22)。下支架可铸塑制件。
附图5示出了弹簧(8)和弹簧(9)的细节。
附图7示出了弹簧(13)的细节。以上三个弹簧均可用φ1的钢丝绕制而成。
附图6示出了滑架(4)的结构细节,主体设有两个滑道(26)。在外弧面设有凸台(23),在凸台的上半部开有弹簧槽(24),下半部设有轴孔(25)。底面为封闭墙(27)。滑架(4)可铸塑制件。
附图8示出了主挡泥板(5)的细节,主体结构是于瓦盖同弧度或接近于瓦盖弧度。上部的内侧设一封闭舌(28)。顶端是带有轴孔(29)的两个轴台(30)。底平面中间有一复原定位用的凸台(31),在外弧面是带有轴孔(33)的轴架(32),轴架的底边是封闭定位角度板(34)。主挡泥板可铸塑制件。
附图9示出了副挡泥板(6)的细节,在副挡泥板的两侧设有挡泥墙(35),上部是带有轴孔(36)的支架(37)。副挡泥板可取金属板材冲压制件,也可以铸塑制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现有技术多为橡皮材料制成的挡泥板,固定在前瓦盖上以后的形状基本是平面的,高速的泥射流撞击到挡泥板上以后,易再次横向飞出溅到脚上。在越障问题上,现有技术是靠着挡泥板的硬性变型越过各种大小障碍,使挡泥板过早地接近抗疲劳强度的极限,使用寿命短。
另在雨天里骑自行车,人们自然的心理是快骑,而车速越高溅起的泥射流强度就越大,而泥射流的强度规律是:车轮刚离开地面时甩起的泥射流最强,向上逐渐减弱。
综合上述自然规律和现有技术的弊端,发明了高效封闭自行车挡泥板,其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在挡泥效果上,因为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指标是高效封闭,所以挡泥板由各带封闭舌的主挡泥板和副挡泥板组成。主挡泥板为弧状,主要负责挡住泥水流相对弱的区域,泥水流溅击主挡泥板后,泛起的泥水花被弧面挡住和削弱,使泥水变成流体向下流去。副挡泥板主要负责挡住强泥水流段,因为副挡泥板和主挡泥板成一定角度组合,所以强泥射流溅击到副挡泥板后,便成一钝角被平滑地返回地面,少量的泥水花被两侧的挡泥墙挡住,免于横向飞出。另外挡泥板的挡位低,几乎接近地面,所以泥水流溅击不到后圈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喜文,未经王喜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2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