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冬盔无效
申请号: | 91230836.2 | 申请日: | 199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7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章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山工业塑料厂 |
主分类号: | A42B3/32 | 分类号: | A42B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 ||
本实用新型是摩托车驾驶员及其乘员,为了行驶的安全在冬天配戴的头盔。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各种头盔,特别是摩托车头盔,都是整体式的,不能折叠,所占空间大,十分笨重,外出携带很不方便,近来市场上出现了夏天和春秋天配戴的折叠式头盔,这些头盔使用时美观舒适,携带时轻便大方,但冬天使用的头盔仍然是整体式的,结构单调,十分笨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摩托车的骑士们设计一种供冬天使用的头盔,它结构独特、造型高雅,并可以方便的折叠,携带十分方便。
具体的说,该折叠式冬盔主要包括一张前盔壳、一张后盔壳、一张有机玻璃面罩、一只下巴壳、一块发泡聚苯乙烯前缓冲层、三块发泡聚苯乙烯中折叠缓冲层和一块发泡聚苯乙烯后缓冲层,上述的每个部件,都呈部份球面形,这样能保证他们之间很好的配合,前后盔壳之间通过其边沿的楔口相互咬合,前后缓冲层分别胶结在前后盔壳上,三块中折叠缓冲层位于前后缓冲层之间,他们之间以及与前缓冲层之间用塑料薄膜连接,展开时他们紧贴在盔壳内面,折叠时,可先将三块中折叠缓冲层抽出折拢,再将后盔壳推入前盔壳内,另外下巴壳与面罩通过铆钉与前后盔壳连成一体,面罩可以单独翻转到前盔壳上部,也可以与下巴壳一起翻转到前盔壳上部,整个头盔形成了以前盔壳为中心展开与折叠自如的、造型优美的、携带又十分方便的、摩托车骑士们喜爱的伴侣。它带来的这种效果肯定会在日后的产品开发中得到证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图1为折叠式冬盔的主视图,
图2为折叠式冬盔的侧视图,
图3为下巴壳的主视图,
图4为面罩的右视图,
图5为下巴壳的右视图,
图6为前盔壳的右视图,
图7为后盔壳的右视图。
图中的序号分别代表:连接片1、铆钉2、大塑垫3、螺母轴4、橡胶垫5、小塑垫6、连接板7、螺母嵌件8、铆钉9、后盔壳10、后缓冲层11、中折叠缓冲层12、前盔壳13、前缓冲层14、面罩15、下巴壳16、中折叠边衬拉索17、舒适层18、耳衬19、系带20、带扣21、下巴衬22、铰链23。
下巴壳16的二侧的上端各有一左右对称的高2.5毫米、外径为6毫米的凸台,凸台的中心是一∮2.2毫米的通孔,下端各有一左右对称的高2.1毫米、外径为12.5毫米的凸台,凸台的中心是一∮8毫米通孔,下巴壳16的正中左右各有五条对称的通气孔,面罩15的二侧的上端各有一左右对称的厚2.4毫米的孤形尼龙齿条槽(它胶接在相应的面罩通孔中),齿条槽的宽为6.2毫米,这样能保证下巴壳上端的6毫米凸台通过并可作35°的摆动,面罩的下端各有一左右对称的直径为12.7毫米的通孔,这样能保证下巴壳下端的直径为12.5毫米凸台的通过;下巴壳通过其左右的凸台与其外侧的有机玻璃面罩配作,形成了统一的,但其相互位置又可以改变的组合,这样在驾驶时,如果不需要面罩,可将面罩向上翻起,贴在前盔壳的外表面,由于上端凸台的通孔与小塑垫6、连接板7、螺耗嵌件8用螺钉连成一体,并通过铆钉9与前后盔壳连成一体,这样除了上说的面罩对下巴壳的相对运动外,还可以将面罩与下巴壳作为一体,对前后盔壳作相对运动,即骑车人想凉一些的话,可以以铆钉9为轴心,将下巴壳向上翻转,这时的冬盔便成了春秋盔,如果不用时,帽子取下,拉动帽内的二根系带20,三块发泡聚苯乙烯中折叠缓冲层脱离壳体(但三块中折叠缓冲层之间用铰链23连接,最大的一块中折叠缓冲层与前缓冲层也用塑料铰链23连接。因此不会落出帽体),可将后盔壳的一部份推入前盔壳的里面(因为前缓冲层14只在前端占前盔壳内面积的三分之一,即后盔壳10可以推入前盔壳的三分之二处),这样以前盔壳为中心,将三部份缩成最小体积,完成折叠动作。我们再看前后盔壳是如何连成一体的,前盔壳13的二侧各有一个对称的宽7毫米、高8毫米、底部为半园形的通孔,后盔壳10的二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直径为7毫米的通孔,前后盔壳用二只铆钉9将其连成一体,后盔壳10的园孔活套在铆钉9上,前盔壳13的偏园孔与铆钉9的带有偏头的铆钉部份形成固定配合。本设计为了达到GB811-89《摩托车头盔》国家标准的各项指标,盔壳采用一定厚度的ABS工程塑料注塑而成,缓冲层采用一定厚度的发泡聚苯乙烯,前缓冲层14胶结在前盔壳13的内表面,呈橄榄形,后缓冲层11胶结在后盔壳10的内表面,三块中折叠缓冲层12,当头盔展开时,依靠前后缓冲 层的相互挤压,牢牢地贴在前盔壳的内表面,整个五块缓冲层形成一球面,三块中折叠缓冲层12,呈腰鼓形,中间一块最大,呈正方形,佩带时正好是头顶部位,二边衬较小,呈等腰梯形,它们各通过二条用耐折叠的塑料薄膜制成的塑料铰链23与一块最大的中折叠缓冲层相连,二边衬的近耳处的一边,各有一根中折叠边衬拉索17,当头盔需折拢时,只要用食指勾住左右二根中折叠边衬拉索17,向下略施小力,中折叠缓冲层便克服前后缓冲层的挤压力,脱离前盔壳的内表面,这时后盔壳可以无阻挡的推入前盔壳的内表面,直到后盔壳的前沿碰到前缓冲层为止,无疑折叠后的头盔空间大为缩小,携带十分方便,另外中折叠缓冲层中间最大的一块与前缓冲层也有二根塑料铰链相连,所以当离开前盔壳内表面时,仍然不脱离盔体,头盔再行展开时,只要将后盔壳拉出,再将中折叠缓冲层顺势向盔顶一推,再将面罩与下巴壳拉下,便形成一完整的冬盔。另外缓冲层外面的舒适层18,耳衬19,系带20,带扣21、下巴衬22等的制作和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山工业塑料厂,未经萧山工业塑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0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