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造纸蒸煮废热常压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26281.8 | 申请日: | 1991-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0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韦廖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廖君 |
主分类号: | D21C7/00 | 分类号: | D21C7/00;D21C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413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 蒸煮废热 常压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常压下使用喷放锅,旋风分离器和直接式换热器组合成套,以回收造纸蒸煮喷时所产生闪蒸蒸汽热量的装置。
在纸浆生产中造纸原料须在0.6MPa(表压)蒸煮后,再排出进一步处理。在排放蒸煮浆料时,会因高温水的闪蒸而产生大量蒸汽,每制一吨绝干浆,约产生1.2吨左右的闪蒸汽。这些蒸汽如不回收,则会损失大量热能,并会污染环境。
现回收蒸煮闪蒸蒸汽废热,通常采用压力式喷放锅和水喷射冷凝器及间接换热器组合,粗浆喷入锅内产生闪蒸蒸汽后用一台水喷射冷凝器冷凝,得到污热水,再将污热水滤去杂质后泵送到一台间接换热器内与清洁的冷水进行换热,最后用被污热水加热而得的清洁热水供工艺用水。这套设备的工作压力为0.25MPa(表压),从而使设备制造和运行费用均相当高,系统也较复杂,故一般小造纸厂很难使用这种热回收装置。国内专利申请D21-11/06,87.04056提出将蒸煮结束的蒸球产生的闪蒸蒸汽送到另一个待蒸煮的蒸球内作为加热及初期升压的蒸汽。但这样做的限制条件很多,首先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蒸球。第二是每个蒸球蒸煮开始及结束时间必须安排得很准确,否则会引起压球或待煮的不良后果,第三是部分煮好的浆会与蒸汽一并进入待蒸煮球而引起浆的损失,以上原因使得该方法实施有很大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常压下回收蒸煮液的闪蒸蒸汽废热的装置。它可将闪蒸蒸汽的热量收回而得到清洁的热水供配碱及洗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蒸煮完毕的浆料在全压[约0.6MPa(表压)]下喷入喷放锅,产生的闪蒸蒸汽经锅顶的第一级旋风分离器将蒸汽与浆料粗分离。蒸汽与其所挟带的微小液滴及浆料再进入第二级旋风分离器进行精分离而将液滴及浆料分离出来,并沿分离器锥底的管道自流回锅内。精分离后的清洁蒸汽进入膜式换热器与冷水呈逆向流动而进行交换,使冷水被加热到90℃左右。
为保证系统在常压下工作,除膜式换热器顶有一放空管外,在换热器下部蒸汽入口处加一水封。水封高度可调并小于1米,当系统压力上升到0.01MPa(表压)时,水封即被破坏而将蒸汽放空而保证设备安全。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常压工作的系统,对设备要求不高,故一般小厂家均可以自制,设备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均很低,装置的着眼点是获取清洁的热水,故不需对蒸煮设备作任何改动,使用该装置,每生产一吨的绝干浆可得90℃左右的热水约10吨,除供配碱外,尚可满足洗浆用热水。这样则可大大降低制浆用汽量。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蒸煮废热常压回收装置的流程图。图2为喷放锅结构图,图3为第二级旋风分离器结构图,图4为膜式换热器结构图。
下面结合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其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喷放锅[1];粗浆泵[2];膜式换热器[3];循环水泵[4]和第二级旋风分离[5]。
蒸煮完毕的浆料经喷放管[1-2]喷入锅[1]内,在锅顶旋风分离器[1-3]处粗分离,浆料沿锅壁流下,闪蒸蒸汽则由蒸汽出口[1-1]排出并进入第二级旋风分离器[5],在此将挟带的液滴和浆料分离出来,二级旋风分离器[5]分离出来的液滴和浆料由分离器底部的管子自流回锅[1]内,煮成的浆料由稀释水管[1-4]稀释后经出口[1-5]由粗浆泵[2]送到洗浆机。而经两次分离后获得的清洁蒸汽则沿管道送入膜式换热器并从蒸汽分布器[3-5]的长孔排出均匀地上升流经由一组同心的、层距为15′-20mm的园筒构成的膜式换热器[3-4]。预先贮存在水箱[3-6]内的冷却水由循环水泵[4]泵到喷嘴[3-2]并撞击到反射座[3-3]上溅到同心园筒上端并向下成膜状流动。汽水逆向成膜状流动而进行热交换,使蒸汽被水冷凝而获得清洁的热水。热水则贮存在水箱[3-6]内待用,不凝结气体则由放空管[3-1]排空,使换热器保持高的热交换效率和在常压下工作。
为确保设备在常压下工作,换热器[3]还配备了水封安全装置[3-7],其结构为一根伸入水池内的管子,其水封高度控制在1米以内并可调。使整个装置内压力大于0.01MPa(表压)时,水封即被破坏,蒸汽直接排空,使装置内压力降至常压。
本装置中所采用的换热器为膜式,也可采用水喷射式或淋洒式冷凝器。但从动力消耗,设备投资和热交换效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仍以膜式换热器结构简单而完全有效,更适宜中小型纸厂制造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廖君,未经韦廖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6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