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容积式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91224327.9 | 申请日: | 199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9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4D19/02 |
代理公司: | 建设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处仁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容积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特别是热交换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热交换设备。
目前,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采用有容积式换热器,其结构是在罐内设置换热盘管,以蒸汽或高温热水为热介质,从换热盘管内流动通过,将热量从换热盘管的管壁传输给罐内的介质,以实现换热。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往往采用增加换热管束的数量和长度的措施,以增加换热面积。中国专利87215956“容积式换热器”与中国专利89215449.7“四行程容积式换热器”,分别提供了一种新型双盘管立式容积式换热器,和一种新型卧式容积式换热器。较完善地解决了以往国内制造和使用的传统产品存在的换热效果差,占地面积大,容积利用率低,耗能大等问题。但前者要求设备间高度大,单罐耗钢量与单罐造价较高;后者占地面积大。使用均受到一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六行程单盘管立式容积式换热器,使它吸收上述两项专利之优点,又改进其不足之处,扩大其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容积式换热器,由罐体、换热管束、管箱、进水管、出水管组成,其特征是,在管箱内用分程隔板划分成六次往返流程的换热管束;在换热管束侧下方设有挡流板,侧方设有导流板,上方设有阻流板。
本实用新型立式容积式换热器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于热介质(蒸汽或热水)进入管箱后,借助分程隔板,六次往返流经换热管束,它以较高流速通过较长的流程,而将其热量经管壁传给管外的冷水。被热水流经换热管束的流速在导流板、挡流板的作用下,竖向冲刷换热管束,充分吸收热介质传出的热量,而变成热水。上升的被热水碰撞阻流板后,压迫导流板两侧的冷水往下,通过挡流板上的小孔折向换热管束,从而使整罐冷水很快全被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容积式换热器,由于有六行程,其优点是,热介质行程增加,流速增大,被热水流经换热管束的流速,在导流板的作用下,亦明显增大,因而传热系数K值、热介质温降、被热水温升,比同型设备大为提高。当热介质为高温、低温热水时,传热系数可提高2.5倍;在相同换热面积的条件下,总换热量可提高3倍。当热介质为蒸汽时,传热系数可提高1.5倍,在相同换热面积的条件下,总换热量可提高1.7倍,且节能10~15%。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立式容积式换热器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由图可见,立式容积式换热器,由罐体1、换热管束2、管箱3、进水管4、出水管5组成,其特征是,在管箱内用分程隔板6划分成六次往返流程的换热管束;在换热管束侧下方设有挡流板7,侧方设有导流板8,上方设有阻流板9。为了使进水均匀流入罐内,在进水管上接有穿孔布水管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未经建设部建筑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4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机控制酸液输送装置
- 下一篇:家用电子调温节能智能化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