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码锁无效
申请号: | 91220061.8 | 申请日: | 199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3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姚其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其迪 |
主分类号: | E05B37/20 | 分类号: | E05B3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密码锁。
密码锁,因不需钥匙,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经过不断努力,已有了许多提高。但由于现有的机械密码锁都采用多个互有空间的密码片,使各通槽(或称缺口)与间于其间的锁齿成一直线,能让锁齿通过(或扳手切入)的开启方法,所以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各密码片在静止的锁齿之间的转动,必然要有相应的空间。二、对克服“以人手感觉来达到开锁”,如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7卷第7号申请号:88215792,2该密码锁采取在密码片的内径周围设置若干浅槽,以此来迷惑通槽,虽然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因其每个密码片的容量(即刻度数量)不大,受浅槽在密码片上分布的限制,只能以增加密码片的组数来达到1/10000试开几率,结果使之开启繁琐,需近十个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使之既能简化开启步骤,又能确保或提高保险系数的密码锁。
本新型应用在每个密码片的一侧孔内以各有一个独立的锁芯来取代公知技术的在同一支轴上固定的多个锁齿。这种锁芯和所在密码片的配合,与相邻的锁芯和密码片平面构成一个接触平面;各锁芯的依次完全重叠(重合),可以向相邻一侧密码片的锁芯孔中窜动,以这种接力方式的间接窜动作开启原理。这样使各密码片之间不必留有空间,成紧密配合;使密码片在对码时的转动为密码片与锁芯在同一平面上的同步转动,所以绝无手感;在润滑油作用下,不磨损,使用寿命长。比较台湾的密码锁体积小,裸露小。并且不需在门框上挖较大的孔。
本新型应用了独立的锁芯组成的制约机构。由贯穿于轴上的错位片,固定在轴上的传动片和它们共有的锥形锁芯组成。错位片一侧有一贯穿的孔,传动片一侧有一锥形孔,锥形锁芯的部分与错位片上的孔配合,其锥形部分与传动片上的锥形孔啮合。
上面所述的锥形锁芯为一端呈锥形(可以为半球、弧形)的锁芯,同样,传动片上的锥形孔可以为相应的园锥形孔或弧形槽。
错位片与锁体间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能使锥形锁芯与锁体锁芯重叠达到窜动。
当以密码正确操作使各锁芯依次完全重叠后,转动轴,由于复位弹簧的弹力大于小弹簧,因此,固定于轴上的传动片利用锥形孔的斜面压使各锁芯依次窜动,并压缩小弹簧,使锥形锁芯脱出锥形孔,传动片便可以任意作360°的转动,就能利用轴顶端方身去达到锁的开启。这就是说制约机构对密码正确的开启不起作用。
当所对号码不是该锁的密码时,就不能使密码片的锁芯全部与锁体锁芯重叠,窜动方向的阻力大于复位弹簧的弹力,锥形锁芯无法脱出锥形孔,传动片只能带着错位片同时转动,压逼复位弹簧,并使锥形锁芯错位,窜动方向便为锁体所阻。这种转动角度又受限角钢珠(也可以用柱肖或其它类似方法)的限制,使之不能达到开启锁的角度。
这种制约使再以另一号码试开,必须让其复位后方有效。不仅消除了以手感来开锁的问题,而且使其容量扩大许多,为开启更方便,保险系数又能大大提高创造了条件。如刻度为10/组的四组和100/组的两组,以数学方式表示为104和1002,组合几率都是10000,然而后者比前者显然简便多了。如使用游标方法对码,1002和10002都是用两组密码片,却能使保险系数扩大100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容量为100的两组形式密码锁作详细说明。
图一,使用于门上时的1/4剖面图。
图二,纵剖面图。
图三,图二的A-A剖。
图四,图二的B-B剖。
图五,B-B剖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错位变化图。
锁壳(7)是由一个密码片与一个外壳的组合。
锁体(6)相当于一个密码片与环形体的一体组合。
一端是锥形(或T形)的轴(1),贯穿锁壳(7)、密码片(8)、锁体(6)、错位片(5)的中心孔,与传动片(2)固定联结。锁壳(7)、密码片(8)、锁体(6)、错位片(5)、传动片(2)的一侧各有一个孔中心与轴中心等距离的不同孔:锁壳(7)为不贯穿孔,孔中有小弹簧(10)、锁芯(11);密码片(8)、锁体(6)为贯穿孔,孔中分别有锁芯(12)、(13);错位片(5)为贯穿孔,传动片(2)为锥形孔,它们孔中有锥形锁芯(14)。上面所述的锁芯,其端面(即横截面)为园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方形或其它形状,各端面关系为(11)≥(12)≥(13)≥(14),其关系的大小与密码片的容量大小成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其迪,未经姚其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00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拼接式结构的防盗金属门窗及其框架
- 下一篇:一种保温瓶盖